想要在《原神》中擁有一支強大的隊伍?關鍵在於挑選好組合!在本文中,我們將為您分析好隊伍的核心組成要素,讓您輕鬆打造能夠應對各種情況的完美陣容。從角色搭配到裝備選擇,從元素反應到隊伍協作,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戰鬥團隊。
好隊伍的核心組成要素
我認為組建一個隊伍需要考慮幾個核心要素,需要逐一分析。
1. 元素反應
增幅反應主要有三種:水和火(蒸發)、火和冰(融化)以及草和雷(激化)。這些反應的上限更高,能夠直接按比例提高後手掛元素角色的傷害,因此在聖遺物中追求攻擊、暴擊、元素增傷等屬性能夠提升增幅反應的傷害。這三種反應目前都擁有強大的主流隊伍。
劇變反應主要有5種:水+雷(感電)/ 冰+雷(超導)/ 火+雷(超載)/ 風+冰火水雷中的任意一種(擴散)/ 水+草(綻放)。劇變反應的特點是,傷害只受角色等級和精通的影響,不考慮攻擊暴擊等屬性加成。目前只有綻放和擴散反應的隊伍比較受歡迎,其他三種反應為主要傷害來源的隊伍很少。
其他反應:當水和冰混合時會凍結,但不會造成額外傷害。這種反應可以使敵人被凍結,但通常BOSS不會受到這種效果影響。當岩石與冰、火、水、雷相混合時,會生成一個結晶,角色可以觸碰結晶獲取相應元素的護盾。另外還有碎冰下水道反應,不過不作解釋。
純色隊指的是隊伍中主要傷害都來自於同一個元素,但通常會有風系角色用來擴散反應。擴散反應可以將一個角色身上的元素擴散到其他角色身上,造成元素反應和傷害。此外,通過風元素覆蓋,可以減少對應元素的抗性,而一些角色還可以增加元素傷害,如萬葉。
總結來說
"增幅反應是當前主流,其上限高、下限低,適合用於肝聖遺物直到天荒地老的情況。"
綻放反應在遊戲中是非常優秀的角色,他的下限很高,能夠快速完成成型,但需要達到90級以上以及全精通聖遺物才能夠理想畢業。此外,他的天賦提升也可以不用特別地去注重。
凍結反應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讓敵人被凍住無法移動,為玩家提供安逸的時間打擊敵人。此外,凍結反應還能通過雙冰共鳴和冰套等機制獲得大量暴擊率。
擴散反應是許多元素反應中的一種增強傷害的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敵人對主輸出元素的抗性,而不僅僅是造成傷害。
另外需要強調關於元素的一個重點,那就是破盾效果。
在遊戲原神中,一些怪物會開啟元素盾,該盾在被破除之前可以使怪物免疫或減少傷害。通常出現的盾包括深淵法師、深淵使徒和愚人眾。要破除元素盾,可以使用其他元素與盾進行反應,直到盾的元素量全部消耗。不同元素之間也存在克制關係,例如水克制火,1單位的水元素可以消耗2單位的火元素;而平等意味著兩個元素的消耗1比1對等。此外,愚人眾的盾有一套單獨的克制邏輯。詳細信息請查看相關帖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元素相剋的規律概括為:水能克制火,火能克製冰草,冰草能克制水,雷可以克製冰、火、水,風和岩都被雷、冰、火、水所克制,打風盾可以使用除風外的其他元素攻擊,打岩盾則可以使用岩元素或重擊攻擊。
愚人眾盾:水克火,火克冰,冰克雷,雷克水。
打蒸發反應的隊伍通常會搭配一個水屬性和一個火屬性角色,這樣可以應對所有類型的破盾。雖然水盾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但水屬性角色同樣可以有所表現。這也是很多適應環境能力強的隊伍的選擇。
選擇隊伍時需要優先考慮打什麼元素反應。目前有多個T0級別的蒸發反應隊伍可以選擇,但基本上沒有感電超載反應的隊伍可供選擇。
2. 充能需求
充能是許多新手容易忽略的關鍵點。大世界沒有限制時間,因此如果角色沒有充滿能量就釋放技能,只需要稍微打一會兒即可充滿再用。但是,在關鍵時刻的戰鬥中,充能的重要性非常高。此外,充能還與角色的聖遺物有關係,有時即使想追求充能,也不一定能做到。
舉例來說,雷神國家隊(雷電將軍+班尼特+行秋+香菱)這個隊伍的4個角色都需要大招才能進行輸出,而且這些角色的充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假設在4個角色充能都滿的情況下,你可以在16秒內造成160萬的傷害。但是從第17秒開始,4個角色的大招都用完了,但是充能還沒有滿,這個時候隊伍的輸出變得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段時間就是在浪費輸出。
如果我們考慮一個不同的隊伍,比如草神國家隊(由納西妲、久岐忍、行秋和菲謝爾組成),久岐忍並不依賴Q技能,而且菲謝爾和納西妲的主要技能是E,而且充能缺口也很小,只有行秋需要確保足夠的充能。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隊伍更容易實現持續循環輸出,從而不斷打出高傷害。
充能是構建隊伍時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核心是確保隊伍的輸出循環不斷檔,並不能盲目地加強輸出能力。但是需要根據不同角色和隊伍的需求來分析,因為每個隊伍的需求都不同。
3. 輸出能力
這部分是大家最熟悉和最感興趣的部分。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影響輸出傷害的因素。以下列出的7個因素將決定一次輸出能造成多少傷害。傷害的組成是一個巨大的話題,如果想了解詳細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我將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理解。
攻擊是指角色在面板上顯示的攻擊力值。在《原神》中,大部分角色的輸出都是基於攻擊力進行的,但少數角色的輸出則依賴於其他屬性,例如夜蘭和心海快速增加生命值來提高輸出,而一斗則靠提高防禦力來進行攻擊。
倍率是指技能描述中,基於該屬性可以額外造成的傷害或效果。例如,神里綾華的9級E技能,可以造成攻擊力的407%的傷害;雲堇的12級Q技能,根據雲堇的防禦力提供普通攻擊傷害,提供的傷害值為雲堇防禦力的64%。
增傷是指對應元素的攻擊傷害會增加,通常在選擇聖遺物的時候,會優先選擇對應元素的增傷杯子。而像絕緣套裝的四件套效果,也是增加對應元素的攻擊傷害。
暴擊:這個術語很容易理解,它包括了面板上的暴擊率和暴擊傷害的數值。
這是計算增強反應效果的區域,例如蒸發反應。如果怪物身上帶有火元素,而進行攻擊時使用水元素造成的傷害將會增加至2倍。而火元素和水元素產生的相互作用,即火反應水,則增加傷害效果為1.5倍。需要注意的是,激化反應,包括超激化和蔓激化,將被計算在倍率區。
防禦是指怪物的防禦數值,它會影響我們的傷害輸出。有一些角色能夠減少怪物的防禦,比如雷電將軍的2技能。
抗性是指怪物身上的一項數值,有些聖遺物或者角色的技能可以降低怪物的抗性。例如,裝備風套或草套的4件套效果,或者使用妮露的2命技能都能夠降低怪物的抗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增幅反應的影響範圍包括7個區,而劇變反應不受防禦和暴擊區的影響(除了納西妲2命),且劇變反應的強度受等級影響較大。
需要額外注意的是,這7個部分在最終計算時是相乘而不是相加。因此,在增加傷害數值時,將數值分散在多個不同的區域比將它們疊加在一個區域更有效,這被稱為稀釋。舉例來說:
7個5相乘的結果是78,125。如果在這7個5中任意挑選一些,每個位置上都增加10後,得到的新結果是234,375。但如果將這個10拆分到5個位置上,得到的新結果是420,175,這兩個結果相差了79%。因此,在刷聖遺物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在同一個位置上投入過多的資源。
角色職能和傷害實際組成
理解了傷害的組成之後,讓我們來看看不同角色如何共同造成傷害。通常,在一個隊伍中,傷害相關的角色包括主C角色、副C角色和增傷輔助角色。主C角色主要負責輸出,因此他們自身的抗打擊能力很重要。副C角色則協助主C輸出,並為主C提供增傷。輔助角色則完全為主C提供增傷。我們可以以經典的國家隊為例:
在這個三人組中,香菱是主C,行秋是副C,班尼特則擔任輔助角色。在正常循環中,班尼特、行秋、香菱會依次釋放技能Q,其中行秋的普攻會觸發Q的雨簾劍附帶水元素效果,使怪物獲得水元素附著狀態。這時,香菱可以站在班尼特釋放的Q區域內開大招,旋火輪將獲得班尼特最高1201點攻擊力的加成,如果班尼特和香菱還有特定的命座組合,旋火輪還可以獲得火元素傷害加成。旋火輪攻擊帶有水元素附著狀態的怪物,會獲得1.5倍蒸發反應傷害,從而實現傷害最大化。
在遊戲中,行秋負責輸出攻擊並裝備水晶;班尼特負責為行秋和香菱提供攻擊加成,並在此同時進行治療;香菱負責享受增傷效果並對敵人造成最終的傷害。這三人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實在是一支非常出色的團隊。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成功組隊的關鍵是讓每個隊員都為最終傷害提升做出貢獻。
4. 生存能力
關於如何讓團隊保持活力完成輸出的解釋。其核心能力分為治療和開盾。治療能力又分為針對整隊的前台和後台治療,以及針對前台角色的治療。開盾的能力不僅可以讓角色免受傷害,還具備重要的抗打斷能力,對最終輸出造成巨大影響。
5. 前後台組成
俗話說,流水的主C,鐵打的輔助。原神一個隊伍有四個角色,但是只有一個可以站在前台,這就註定了有後台輸出或輔助能力的角色的適用面要遠大於只能前台發揮作用的角色,而一般主C都是前台角色,輔助大都是後台。其次,後台能力強的角色,往往都可以適配多種不同的隊伍,而前台角色,大部分都需要基於自身的特點去搭建隊伍,一旦這個隊伍受到環境針對上不了場,就使用率暴跌。而輔助則可以,這個隊不行我就換一個隊。經典案例之一就是心海,心海在凍結隊被針對後,立馬和妮露組成了新的隊伍,導致綾華使用率大降,而心海甚至不降反升。
目前頂尖的角色都擁有強大的後台能力,其中後台能力稍弱的雷神在前台的短期輔助能力也是頂級的。我推薦的第二檔對策卡中,除了妮露全是主C類型的五星角色。這些主C組成的隊伍非常強大,但一旦被針對,主C就立即失業。
6. 操作要求
我覺得很多玩家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每個角色和隊伍操作難度的不同。操作的達標程度直接決定了隊伍的輸出水平。作為一個中年手殘的手機玩家,我非常在意這個。例如,選擇火元素角色時,要選擇胡桃還是宵宮。理論上,胡桃隊伍在非6命的情況下,應該比宵宮強。但是,胡桃的A重閃或A重跳這個操作,我只能打出高手一半的次數,輸出減半。而宵宮的輸出只需要開E後不斷普攻,完全沒有難度。結果是,雖然宵宮的理論輸出不如胡桃,但是我只能發揮胡桃一半的實力,而可以發揮宵宮90%以上的實力。所以對於我來說,宵宮更有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在組建萬達國際(由達達利亞、萬葉、班尼特和香菱組成)時,需要解決幾個難點:a. 萬葉需要懂得雙重擴散,即一輪輸出同時同時擴散到水元素和火元素;b. 公子E的CD需要很好地掌握,否則會很痛苦;c. 這個組合沒有抗打斷的能力,需要玩家做好操作來避免被打飛;d.
高水平的玩家會追求使用香菱旋火輪的雙判技能,即每轉一圈能對目標攻擊2次。這項技能要求非常高,因此使得在高級玩家的手中,萬達國際在深淵挑戰中變得非常強大,可以輕鬆應對任何一個挑戰。但是在新手手中,使用如此高級的技能則會帶來更大的挑戰和困難。
在選擇遊戲隊伍和角色之前,了解相關操作難度至關重要。如果強行選擇自己無法操作的隊伍或角色,只會加速你疲於奔命、不願再玩的速度。
7. 技能軸
技能軸是指角色技能的施放持續時間和CD。在角色組建隊伍時,大佬們會重點關注技能軸,因為原神的隊伍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如果幾個角色的技能效果非常適配,但是軸不匹配,實際戰鬥表現也會很差。萌新一般對此沒什麼概念。
雷神國家隊是一個全大招啟動的隊伍,隊伍中行秋的Q技能持續時間為15秒,冷卻時間為20秒;班尼特的Q技能持續時間為12秒,冷卻時間為15秒;香菱的Q技能持續時間為10秒,冷卻時間為20秒;雷神的Q技能持續時間為7秒,冷卻時間為18秒,E技能持續時間為25秒,冷卻時間為10秒。雷國採用的一般輸出手法是:先使用雷神的E技能,然後使用行秋、班尼特和香菱的Q技能依次出場,最後雷神出場使用Q技能並持續普攻和重擊輸出。注意,先施放持續時間長的技能,保證其他3個角色的Q技能還在持續時間內,最後才用雷神的Q技能,為7秒的輸出時間最大化。無論場面發生多大變化,只要雷神能接近敵人,輸出始終能夠最大化,這就是典型的技能軸組合。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角色叫綾人,他主要靠釋放E技能來輸出,這個技能持續時間為6秒,冷卻時間為12秒。但是他適配的其他角色,包括夜蘭、雲堇、班尼特等,他們的技能持續時間和冷卻時間都比綾人長很多。這導致了一個問題,當其他角色釋放完技能後,綾人上場輸出,但是6秒後,綾人的技能結束,他的輸出窗口就沒了,而其他角色的技能還在持續。等到綾人的技能再次冷卻好,準備開始第二輪輸出時,其他角色的技能都已經冷卻完畢了,這就造成了非常尷尬的技能匹配問題。
另一種不匹配是賽諾。賽諾最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是她的Q技能持續時間長達18秒,但切換角色後,Q的效果立即消失。這導致的問題是,即使有像草神這樣長時間掛草的輔助,但面對多次出現的怪物時,草神掛草,賽諾開大殺了第一波怪物,第二波出現時沒有草覆蓋。如果賽諾切換到草神來掛草,賽諾的Q技能就失效了,賽諾因此變得無用。如果不切換到草神來掛草,就無法打激活的怪物,傷害大幅度降低。核心問題在於沒有像行秋一樣隨身掛草的角色。
技能欄甚至還有相互成就從不好用變成很好用的案例,就是提納里和八重神子。原本單看這兩個角色都需要在技能放完後需要站幾秒等待,時間浪費且技能欄呈現空窗期。但是當這兩個角色組合在一起時,他們互相填補了對方技能冷卻時間的間隙,讓整個隊伍的輸出更加流暢順暢,成為這個遊戲非常有價值的組合。
這些例子的用意在於強調技能軸的適合度非常重要,但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常用的隊伍已經被高手們匹配好了,新手可以模仿他們的作業。
第一部分小結
希望通過講解基礎理論,來解釋團隊強大的重要性以及為什麼有些角色看起來很強大,但實際並不太適用於團隊。接下來,還將對一些強力角色和團隊進行分析。
以上是好隊伍的核心組成要素的具體內容,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大家,更多攻略請關注17173原神社區。
【編輯: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