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子勛
日前,以「鄉鎮高質量發展·鄉村高質量振興」為主題的2023全國鄉鎮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湖北枝江市召開。
中國行業報協會會長張超文表示,鄉鎮作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基層單元,是各項改革政策落實落地的前沿陣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推動鄉鎮高質量發展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也是檢驗鄉村振興成果的最直接體現。鄉村振興一線是行業媒體大顯身手的主戰場,是行業媒體踐行「四力」的主陣地。組織行業媒體走進枝江,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枝江在鄉村振興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其他地方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鑑、可參考的經驗。
在會上,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鎮、仙女鎮,湖南省長沙縣黃花鎮,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山東省威海高新區初村鎮分享了鄉鎮高質量發展的做法和經驗。此外,與會代表還觀摩了枝江市鄉鎮園區建設、生態治理等工作,聚焦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產業轉型、鄉鎮治理等議題,交流了鄉鎮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實踐、新成果,探討了鄉鎮高質量振興的新經驗、新樣本、新模式。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鄉鎮作為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直接服務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因此,實現鄉鎮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楊宜勇指出,實現鄉鎮高質量發展必須抓好五件大事: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鄉鎮基層黨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政令暢通,政策落實。二要堅持系統觀念,把鄉鎮這架「鋼琴」彈好。三要狠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蓄積高質量產業發展的動能。四要聚焦生態宜居,打造人居環境高地。五要聚焦共同富裕,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
「擴大內需離不開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型城鎮化。」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建議,未來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應從八個方面著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升農村土地價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模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特別是農民素質;金融創新,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加快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加大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還發布了《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揭曉了2023中國百強鎮、2023中國中部百強鎮、2023中國西部百強鎮。
《報告》認為,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圍繞縮小城鄉差距、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全國鄉鎮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建立我國鄉鎮高質量發展的參照坐標,對於各鄉鎮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鄉鎮高質量發展、鄉村高質量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要不斷增強鄉鎮綜合競爭力,以鄉鎮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報告》顯示,2023中國百強鎮分布在全國11個省份。其中,江蘇百強鎮數量最多,達到41個,其次分別為廣東28個、浙江12個、山東9個、福建3個、湖南2個、貴州1個、河北1個、河南1個、江西1個、內蒙古1個。2023中國百強鎮常住人口平均為23.82萬人,較去年增加0.60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19.32億元,較去年增加0.7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平均為620億元,較去年增加42億元;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平均為7337家,較去年增加1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平均為26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