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規格的滿漢全席,究竟能有多奢華?
「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每次聽到相聲當中的這段貫口,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口水。美味數目龐雜,又奢華異常。很多食材,一生難見。每次聽到這段貫口的時候,就會想到慈禧,想到清朝時期的滿漢全席。滿漢全席,融合了滿族和漢族的精品菜肴,從而形成的奢侈大餐。滿漢全席,規格之高,花費之大,讓後人嘆為觀止。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滿漢全席由108道菜品組成,南北各占一半。南方的浙江地區有30道菜肴被選中、福建有12道、廣東也有12道;北方的京城有12道、滿族根基有12道、山東有30道。數量如此之多,看得人眼花繚亂。那麼滿漢全席真的有108到菜嗎?事實上並不是。滿漢全席的菜品並不是固定的,因此數量也不是固定的。
滿漢全席和大家的想像,是有很大差別的。不少人認為滿漢全席固定,不會有所更改,其實並非如此。滿漢全席是很模糊的,並沒有統一菜單。只不過在清朝建立的時候,滿漢官員分席而坐,各自享受各自的食物。但是事件長了,大家相互熟悉了,飲食也出現變化,滿漢全席從此出現。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是孔子後人用滿漢菜肴招待皇帝,後來漸漸成型。
展開全文
熊掌、飛龍、鹿尾等山珍,在滿族菜中很常見。滿族菜肴當中,這些山珍也是極為奢侈的。漢族菜當中,以魯菜為代表。魯地重禮,很多看似簡單的菜肴,實則也是奢華異常。青魚肉翅、燴鴨腰等菜品,極具工藝。先不說吃,只是看上去,就是極為經典。
清朝時期,有很多宴席採用的都是滿漢全席,只不過名字不是罷了。康熙皇帝好大喜功,創立千叟宴,採用的就是滿漢全席。只不過,吃滿漢全席的老人並沒有好好享受。因為天氣嚴寒,很多老人在宴席後換上風寒而亡。據說,火鍋就是和珅在千叟宴後發明的,避免參加宴會的人再次受凍。滿漢全席規格最高、最為奢華的時候,是在慈禧的六十大壽上。為了慶祝慈禧的大壽,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這場壽宴,據說花費了一千萬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滿漢全席並不是只存在於清朝時期,在民國時期的時候,京津地區也出現了滿漢全席。大型的滿漢全席108道菜,想要吃完,需要花費兩天的時間。吃飯的時候,飯菜需要不斷的更換。即便是這樣,很多菜也只是看看。一道菜只吃一口,108道菜吃下來也飽了。因為108道菜的滿漢全席價格昂貴,吃起來麻煩,酒店又進行更改,改成了54道。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吃一天。
如今的滿漢全席已經是個噱頭,很多食材已經是保護動物。滿漢全席也正因為奢華而備受詬病,後人學習的應該是烹飪技巧,而不是奢華。一個壽宴一千萬兩,什麼家底能夠承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