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003年11月15日,梅艷芳最後一次踏上她最愛的舞台,她穿著為他準備的婚紗,一步一步的向上走。
她拿起話筒問粉絲:我穿婚紗好看嗎?
然後,梅艷芳抹了下眼淚,接著說
在抬頭時,梅艷芳已經釋然,她像一個長輩一樣勸導自己的粉絲。
那一晚,梅艷芳的婚紗下面,是一條紙尿褲---腹水腫脹,尿血不止,她只能時刻穿著。
最後,梅艷芳唱了一首歌---《夕陽之歌》。她選擇把自己嫁給了舞台。
風華絕代尤可見,世間再無梅艷芳。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在劉德華的懷中死去
「哥哥,我來找你了」她去了一個有哥哥的地方。
18年後,終於在眾星期待中,導演梁樂民將這位「百變天后」重新搬上了大銀幕,再現絕代芳華。觀眾怎能不為之流淚?
而眾星和我們的眼淚,是為了梅艷芳本人,還是為影片中涉及的種種情懷呢?
尤其是片中一場張國榮葬禮的重頭戲,直接擊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
梅艷芳2003年去世後,諸多恩怨糾纏錯綜複雜,一定有很多無法言說或不願明說的故事。
電影《梅艷芳》選擇了一個比較安全的編年體結構,從她4歲半和姐姐一起登台賣唱,到19歲獲得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再到經歷情感傷痛、事業低谷後投身公益,直至身患癌症完成告別演唱會,所有的高光時刻都一一刻畫。
影片突出了梅艷芳對舞台的堅持,對朋友的仗義,對後輩的提攜,對弱勢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大愛。
也許是出於善意的考慮,梅艷芳的母親、哥哥以及曾志偉、劉德華、成龍、趙文卓等重要角色紛紛缺席,留下諸多遺憾。
我想觀眾們想看的不僅僅是她的傳奇經歷和個人魅力,更希望通過她去了解一個上個年代港星風起雲湧的波瀾壯闊和孕育眾多港星的這一座城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