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知乎一個帖子上了熱搜:一個不婚不育的53歲剩女,後悔了......
評論里大家也是眾說紛紜,有人同情「無兒無女的晚年,不免淒涼」,也有人反駁「發帖的人不過是個特例」……
所以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66歲的@鄭真宜,她是50後,出生於上海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她說自己「既無伴侶也無孩子,孤身一人過著晚年生活」。
ID | zpselfie來源 | 自PAI
她在上海租房住,這是最近在家裡拍的照片。
66歲無兒無女,回顧過往,偶有傷感,同時又覺得欣慰。父母已安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都成家立業,事業也都交由他人打理。
她說,餘下的時光,終於可以不被任何事情牽絆,全心全意為自己而活。
以下就是她的口述整理。
我從美國回來是在2016年,一到上海又搬回到童年時住過的五原路上。
幾十年過去,上海的變化天翻地覆,唯獨五原路仍留在舊時光里,一樣寬闊的街道、蔽日的梧桐樹、兩旁整齊的洋房,恍惚間,好像我從未離開過似的。
五原路街景,這是我最近拍的。
上一次搬進五原路還是在我三歲的時候,那時家裡富裕,父母兩人都有著令人羨慕的好工作。
我父親擅長音樂,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教授,母親是淮海醫院的醫生。我上頭有兩個哥哥,後面還有一個妹妹,為了照顧好幾個孩子,家裡專門請了兩位阿姨負責做飯、打掃衛生。
1961年,我(前排右一)和父母、兄妹的全家福。
從我記事起,家裡就備齊了電話、放映機、三角鋼琴等等,這可全是那個年代的稀罕物,我那趕時髦的父親甚至還擁有兩輛摩托車。
此外,我的衣服和玩具也大都是進口洋貨,走在外面,大家總愛戲稱我為「大小姐」。
我父親叫鄭金鑾,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常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今「蘭心劇院」)舉辦小提琴獨奏音樂會,母親只要不加班,也會穿上精美的旗袍,踩著高跟鞋,帶我們兄妹四個赴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