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何大海與於泊進行了房屋事宜的商討後,便簽訂了一份書面協議。這間房子的買賣並沒有經過過多的程式,僅憑一紙協議就敲定了房屋的所有權。
然而房屋的所有權並非僅靠一份協議就能完成歸屬,即便協議上規定了房子的主人變成了何大海,但是該房子的土地使用證上仍舊是原房主於泊的名字。
因此於泊在得知自己曾經賣掉的房子現今價值千萬後,就憑藉這個漏洞起訴了何大海一家,要求拿回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到底是怎樣的呢?房屋最終的所有權到底是歸原房主於泊所有,還是歸買家何大海所有呢?
遠赴大城市打工,湊錢12萬買房子 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是要追溯到2000年,當時的何大海一家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來到大城市打拚。
之所以他們不惜離開故鄉,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生病的兒子。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何大海一家也不例外。年幼的孩子耳朵失聰,儘管何大海夫婦帶著兒子看遍了家鄉的醫院,但是兒子的失聰還是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
何大海夫婦想得很簡單,他們覺得也許到大城市治療,兒子也許有痊癒的可能。
一家人就抱著這樣美好的願望,踏上了征程。對於幾個外鄉人來說,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很快,沒有多少身家的何大海一家居無定所,一直過著飄蕩的日子。
要是只有兩口子也就罷了,關鍵還帶著一個患病的孩子。何大海和妻子商量後,下定決心在這裡買一處房子。
柳各莊村在當時十分偏僻,誰能想到17年後,這個小村莊變成了巨大的財富呢?更何況在當時,對於何大海一家而言,能夠花12萬元買下這個村裡的房子,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在和原房主於泊簽訂了書面協議後,這棟村裡的房子就歸何大海一家所有了。雖然房子的位置偏僻,但是好在這棟房子還附帶著幾百平方公尺的宅基地,加起來總共有530平方公尺。
然而對於當時的何大海一家來說,守著一個偌大的宅基地並沒有什麼用。一家人的主要收入還是要靠何大海夫婦出去打工,否則難以支撐起兒子的高額醫藥費。況且何大海夫婦學歷並不高,只能找到一些工資低廉的工作。所以整整十幾年過去,一家人的生活還是沒有太大的改善。
直到2018年,這個小村落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機遇」。政府啟動了拆遷計畫,也就是河東地區的棚戶區集體土地拆遷專案。
這個專案所包含的地區范圍內正好有柳各莊村,得到消息的柳各莊村村民都激動起來。熬了將近20年的何大海一家更是覺得苦盡甘來,好運終於降臨到了自己的身上。
一旦計畫落實,何大海一家就能得到巨額的賠償款。原本買下來的房子再加上村裡的宅基地,整整530平方公尺,摺合下來何大海一家能夠得到不少賠償金和好幾處安置房,價格高達5000萬元。
這個消息傳遍了柳各莊村,同時也就傳到了曾經的村民於泊的耳朵裡。一聽到自己曾經的房子現在賣出天價,他怎麼也坐不住了,開始盤算著怎麼把房子拿回來。
夫妻等待拆遷,突然發生變故 一邊是何大海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等待拆遷,一邊是原房主於泊絞盡腦汁要回房子。
何大海一家想著這個房子算是買值了,而於泊則是悔不當初,覺得這個房子賣得簡直虧死了。原本等待著過上美好生活的何大海一家,怎麼也沒想到遇上了於泊這個絆腳石。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