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父母,是父母生養了我們,又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當有一天他們老了,需要我們做兒女的伺候了,我們理應回報他們,並把他們照顧好。他們生活不能自理了,為他們端屎端尿也是應該的。
可有的父母偏心,明明是兒子任勞任怨伺候著他們,他們竟然對外人說,兒子不孝,還是女兒好,都是女兒照顧他。
我就遇到了這樣的母親,可我卻不能不管她,雖然她讓我心酸,可我還是要笑著伺候她的吃喝拉撒。
我母親年齡不大,才69歲,現在她是腦梗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狀態。很多事她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她在兵營里的那些歲月,除了當兵的經歷,她還記得我姐,而至於我,她偶爾才會想起來還有一個兒子,大多數時候,她是想不起我是誰的。
我母親是我姥姥生下的第三個孩子,在她上面有兩個姐姐。幾十年前的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我姥姥和我姥爺,一心想要生兒子,把那兩個姐姐都送人了,沒想到第三胎還是一個女兒。
姥爺還想送人,姥姥卻有點捨不得了,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已經送走了兩個,她想留一個在身邊。
剛開始姥爺沒有聽姥姥的,他瞞著姥姥想把第三個女兒也送人,可他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願意收養孩子的人家,這才只好作罷了。
在生下我母親的第二年,姥姥又懷孕了,十月懷胎,那年冬天,姥姥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姥姥和姥爺高興地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了兒子,女兒就被冷落了,姥姥和姥爺把女兒交給了父母拉扯。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是母乳喂養的,有的孩子吃奶能吃到五六歲。可因為有了兒子,姥姥的奶水都給了兒子,即使兒子已經吃飽了,她也捨不得把奶水讓給女兒吃一口。
女兒被餓得哇哇大哭,可姥爺姥姥一點不心疼,好像女兒不是他們親生的。
那時,家家戶戶的日子都不富裕,不像現在有奶粉,母親只能吃著和爺爺奶奶一樣的飯長大,有時粥很稀,根本不頂事,因為營養不良,母親都五歲了,走路還是走不穩。
在母親的記憶里,她的童年是不忍回首的,她沒有體驗過父愛和母親的溫暖,她只知道,父母把所有的關心都給了弟弟。
姥爺家有一個親戚,他們有一個兒子,那一年,兒子得了一種當時說不出原因的怪病,按現在的說法,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兒子一命嗚呼了。沒有了孩子,夫婦想再生養一個,可女的一直懷不上,親戚就想收養我母親。
親戚的要求,讓姥姥和姥爺格外高興,母親是他們的負擔,巴不得有人減輕他們的負擔。那年,母親十一歲,已經懂事了,可她沒有難過,離開生養自己的家,好像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
母親跟著養父養母離開了自己出生的家,去了一個陌生的家庭。在那裡,她過了幾年被寵愛的好日子。
母親十八歲那年,養母養父讓她去了兵營,成為了一個女兵。
我曾問過母親,養父養母為什麼讓她參軍?
母親說,具體原因她也不知道,好像是養父有過當兵夢,可因為身體不合格,沒能成為一名軍人,讓他感到遺憾。本來,他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軍人,可兒子不幸沒有了,他才把希望寄托在了養女身上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