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很生氣,公公婆婆總是逮著她們家一隻羊薅,一生病就讓她老公請假帶去看。明明他們有五個孩子,目前也都活著,就是捨不得讓別人去。
小麗是遠嫁,和老公也是自談的。當初小麗爸媽就不太看好這門親事,就怕兩地風俗相差太大容易引起矛盾。奈何小麗不聽勸,認為只要兩個人有感情,什麼矛盾都能和平解決,鐵了心要嫁。小麗爸媽見女兒主意已定也沒辦法,只好同意了。
結婚的時候,小麗婆家一分錢彩禮都沒給,也沒給買三金,說是他們那沒這風俗。住的地方倒是有,公婆自建的三層小樓,頂層的兩間給兒子做了婚房。但是房子裡空蕩蕩的連張床都沒有,婆婆說按規矩裡面的家具家電應該讓娘家陪送。小麗也不以為意,拿著爸媽給的幾萬塊錢陪嫁添置好了需要的東西,就開開心心地準備結婚了。
因為嫁的遠,小麗的婚禮娘家的親戚朋友一個都沒出席,只有小麗爸媽參加了。就這,婆婆還說按風俗酒席錢女方也應該出一半。這時候,小麗還沒意識到問題,一笑而過。
婚後,小麗生孩子,婆婆說按風俗孩子的花費應該外婆出,給孩子辦的滿月喜酒也該外婆出錢。小麗有點不高興,她的家鄉可沒這風俗。婆婆也不幫忙帶孩子,說誰生的誰帶,她沒那義務。小麗只好委屈地自己帶孩子,她開始後悔,要是聽父母的話,找個本地的婆家,哪還用的著自己這麼辛苦?在她的家鄉,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是婆婆帶呢!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小麗的公公婆婆老了,三天兩頭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癢。而且他們一點委屈不願意受,有點不舒服就叫兒子帶去醫院看。小麗老公並不在本地工作,來回一趟光路費也得幾十上百塊。再加上帶父母看病買藥,請假還得扣工資,所以每次都得損失至少千把塊。
小麗受不了了,平時她都不捨得讓老公回來,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她想省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公婆倒好,一點不為兒子著想,屁大點事就打電話叫兒子回來。他們又不是只有小麗老公這一個兒子,另外還有四個女兒呢,為什麼不讓女兒們陪他們去看病?
可是,當小麗拿這事質問老公的時候,對方根本不理解:「「我們這兒都是兒子養老,我爸媽病了當然也是我的責任,跟我姐姐妹妹有什麼關係?」小麗生氣:「怪不得你逢年過節都給你爸媽錢,而你那幾個姐妹卻從來不給,這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嗎?」
小麗老公說:「對呀,要不然生兒子幹什麼?不就是為了養老嗎?只要有兒子,要女兒的錢會被人笑話的。就算沒兒子,那也會讓女兒招個上門女婿的。」
小麗這才明白,原來婆家這邊的風俗如此奇葩!她憤怒極了:「養兒防老,這個兒指的是兒子和女兒,不是只有兒子!有兒有女的卻只讓兒子養,那女兒都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
可惜小麗跟老公講不通,兩人大吵一架,小麗氣得直哭,老公也摔門而去。兩人一連好多天都不再說話,雖然後來和好了,感情卻再也回不到當初。兩人只有在孩子面前才能表現的開心,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沉默。
小麗終於明白,自己從一開始就錯了,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不聽父母的話一意孤行是會付出代價的。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她也捨不得丟下孩子去離婚,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湊合著過吧。
結語:小麗心善,為了孩子寧願自己受一輩子委屈。但她可以學著聰明點,對老公別那麼實誠,儘量把家裡的錢捏在手裡,讓自己和孩子過的更好一點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