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後,小涵突然就停頓了下來,看到我疑惑地眼神,她繼續說道起來。
「婆婆對我的意見本來就很大,之前我一直沒有發覺,大概在我住了一個月左右時,婆婆居然當面和我攤牌了。那天晚上我趁著婆婆睡著後,偷偷打開了電視機,我一邊吃瓜子,一邊看電視劇,感覺特別舒適。可我看了不到一小時,電視機就又一次沒電關掉了。
那次婆婆沒有避著我,她拉完電閘後,直接就進屋對著我一陣數落,說我不識好歹,不長記性。我哪受得了她對我的那種態度,所以當下我就轉身進了臥室。哭泣了整整一夜,隔天一大早我就打車離開了婆家。」
當小涵把自己的經歷向我講述完後,她的眼淚早已浸濕了眼眶。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對我問道:「俗妹,你告訴我,在婆家住了一個月,婆婆拉了三次電閘,你能忍嗎?那樣的婆家,我怎麼可能再回去住?而且我永遠都不會再回去。」
針對小涵的經歷,俗妹對她的行為表示理解。俗妹相信,換做是任何人,他們也一定不會容忍那樣的婆婆。對於婆婆來說,即使兒媳在某些行為和習慣上做錯了,你也不該用那種極端的方式去譴責她。
比如小涵,她在自己身體有恙的情況下,還半夜吃零食看電視,確實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做婆婆的可以出面勸說,引導,甚至可以是批評,但直接去把電閘拉上,卻是十分不應該的。兒媳有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如果直接拉電閘,會讓她覺得婆婆不把自己當回事,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以後她對婆婆的態度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另外,小涵的行為雖然得到了我的理解,但她的做法明顯也有不妥的地方。作為兒媳,即使婆婆對了一些傷害自己的事,你也不應該選擇逃避。之前也說到了,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小涵即使永遠不再回婆家,不再和婆婆見面,她也無法斬斷和婆婆的聯繫,畢竟婆婆是她丈夫的母親。
婆媳關係之所以難以融洽,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她們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只知道無限擴大對方的問題。如果每對婆媳在遇到問題時,都能第一時間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那她們之間的矛盾和問題自然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
同時,在遇到婆媳問題時,我們不該躲避,而應該迎頭而上,及時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才是根本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