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女子離婚後,前婆婆將其告上法庭要帶孫費,法院只回了8個字

2023-11-29

最近幾天,山東泰安發生了一起新聞,引起了議論聲一片:婆婆把媳婦告上了法庭,要求媳婦支付自己幫忙帶孫子的費用10萬元!為什麼帶孫子還要「帶孫費」?法院最終會怎麼判呢?

在山東省泰安市,無數個家庭中,有這麼一對小夫妻,男的叫王恆,女的叫李艷,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大學畢業以後,就開始了工作。工作穩定以後,兩個人共同的朋友就把他們介紹到了一起,他們彼逼一見鍾情,於是在雙方你情我願的情況下,就這麼確定了戀愛關係。濃情蜜意之下,王恆決定把李艷帶回家見自己的父母。

第一次來到王恆家裡,李艷有些緊張,都說婆媳關係難相處,婆婆是一個怎樣的人,會不會不好相處,這些問題都縈繞在李艷腦海中,讓李艷焦慮。王恆似乎看出了李艷的心思,安慰她說;「我媽媽是一個很好的人,你儘管放心好了」。在男友的安慰下,李艷走進了王恆家。

第一次見到婆婆,李艷發現婆婆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女人,她把家裡收拾的妥妥噹噹,處處透露著乾淨清爽。

第一次見面的婆婆拉著李燕的手說:「以後我一定會把你當親女兒一樣看待,如果你們有了孩子,我一定會幫你們帶,任勞任怨。你們就忙你們的,家裡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你們操心」這話令人覺得心頭暖暖的,李艷自覺找對了人。

在了解了對方家庭以後,李燕和王恆很快決定結婚,他們的婚禮在一個酒店舉行。婚禮的舞台上,李艷的婆婆滿臉喜氣,敬茶的時候,李艷的婆婆還是那句話;「以後你們有孩子,我一定會幫你們照看,你們只需要工作就好了。」

李艷心裡高興極了,她覺得自己的以後肯定會很幸福。

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有一天早晨,李艷在吃飯的時候突然很想吐,於是她跑到衛生間的馬桶上去吐。那時候李艷的婆婆還不和他們住在一起,沒有經驗的小夫妻單純的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所以沒有去醫院檢查。

直到李艷嘔吐的頻率越來越高,他們才想起來是不是懷孕了,疑惑的兩個人趕緊來了醫院,請求醫生幫助自己。在醫生的確認下,李艷果然已經懷孕兩個月了。面面相覷的兩個人,此時被懷孕的消息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要不把我媽接過來吧」王恆提議。

我媽對這方面有經驗,再說了我媽是一個特別愛乾淨,會照顧人的人。有她在,我也放心一點」聽了王恆的提議,李艷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

在兩夫妻的邀請下,王恆的母親很快來到了他們工作所在的城市,照顧起他們的生活起居來,李燕前期孕吐十分嚴重,有一段時間甚至沒法上班,只能臥床在家。看到兒媳懷孕這麼辛苦,王恆的母親十分心痛。為了兒媳婦能舒服一點,她每天把早飯做好了,端到李艷的面前讓她不用下床就能吃,李艷心裡很是感動。

在一家人的精心照顧下,很快迎來了寶寶出生的日子,一家人歡天喜地地迎接著這個初到世界的小寶貝,從此開始了家有寶寶的生活。

婆婆很能幹,把寶寶照顧的周周到到的,眼看著自己的產假快要結束了,看著把寶寶照顧的很好的婆婆,李艷決定去上班讓婆婆照顧寶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就這樣,李艷和王恆上班,婆婆在家照顧寶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孩子也漸漸長大了,伴隨著孩子的長大,家裡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矛盾,比如李艷堅持現代科學育兒,而王恆的婆婆卻覺得以前自己的孩子都是這麼粗糙著養大的,很多方面過得去就行,因此產生了一些矛盾。但是,如果李燕辭職在家帶孩子,家裡就會少一份收入,單靠王恆一個人的收入很難支撐起家庭正常運轉。沒有辦法,李艷只能選擇向婆婆妥協。

日子在小吵小鬧中漸漸過去了,轉眼間孩子也長到了8歲的年紀。就在孩子大了,大家都覺得鬆一口氣的時候,這個家庭卻出現了變故。原來由於一直以來的婆媳矛盾,李艷的心中也逐漸堆積了很多不滿,她不滿婆婆帶娃的方式,更不滿王恆對婆媳之間關係的處理方法,王恆總是說媽媽年紀大了,太辛苦了,要李艷多忍讓一點,可是作為李艷來說,自己已經忍讓地夠多了,再說了婆婆辛苦也不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又憑什麼忍讓呢?

眼看著丈夫和自己不是一條心,兩夫妻感情也漸漸淡了起來,矛盾終於在寶寶8歲這年爆發了。起因是,李艷覺得春暖花開,孩子不用穿這麼多,可是婆婆覺得春暖乍寒,還是應該多穿一些,以防感冒。兩個人在爭執中爆發了衝突,婆婆竟然動手打了李艷。多年來,李艷一直忍讓本來就對婆婆心有不滿,如今婆婆竟然動起手來,李艷豈能任人拿捏,她發了瘋一樣的回了過去,兩個人扭打在一起,家裡能摔的東西都摔完了,兩個人的臉上也破了相。

等到王恆回到家後,看到滿地的狼藉,明白了一些,他衝著李艷大喊,你到底是怎麼了?

李艷委屈地無以復加,知道老公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於是在鄭重思索了三天之後,平靜地和王恆提出離婚。

王恆不知道李艷這次為何如此堅決,但是想到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妻子就變得蠻不講理起來,想到這些年自己的隱忍和媽媽的委屈,最終同意了離婚。就這樣原本恩愛的兩個人以這種方式做了結尾,他們離婚了。

離婚以後,孩子判給了女方,平常王恆想看孩子也不如從前那般方便,婆婆每天帶孩子和孩子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眼看著如今自己親手帶大的孫女和自己相隔甚遠,心中想到這些年的付出,心中難免有不平衡。

她的心中湧起自己付出的不值,婆婆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帶孩子帶了8年,最後卻落得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的下場,開始憤憤不平起來。她覺得8年的勞動最終成全了兒媳的,十分不值。於是一氣之下,一紙訴狀將兒媳告上了法庭。

她以自己沒有撫養孩子的義務,且已經年滿60周歲常年撫養孫女,應該得到經濟補償為由,要求兒媳婦支付自己帶孫費10萬元。這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針對老太太的行為議論紛紛,有的人說,你是奶奶帶自己的孫女還要收錢,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有的人則表示,老人本來就沒有帶孫子的義務。老人犧牲自己的晚年,去帶孫女,如今孩子不和自己在一起,自己的勞動付之東流,當然覺得心裡不平衡了,應該予以支持。

在不同的議論聲中,法官也感到為難。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案件,況且外面的人議論紛紛,都十分關心判決結果,判決結果一旦不符合人們的期待,定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如何審理,法院需要慎重決定。

最後經過漫長的審理和慎重的判決,法官駁回了老太太的請求,並予以了八個字的判詞:愛幼護佑,不予支持。

對於此次判決,大部分覺得是公平的,因為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愛幼護幼是所有人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況且,老人帶孫女並不單純只為兒媳而待,也是為自己的兒子而帶,為自己的天倫之樂而帶,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而帶。片面的以為這些付出只為兒媳有失倫理公正和道德偏頗,如果非要告應該把兒子兒媳一起告上法庭,兒子也要作為被告才行。

而老太太沒有這樣做,可見她覺得自己的付出全部都是為了兒媳。這樣的想法本身就存在著偏見,因此法院不予支持也是情理之中。

而針對判決,另一方面有人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年輕人因為要工作,所以把孩子丟給老人來撫養,老人不得不捨棄自己安穩的晚年,擱置出去走走看看的計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來幫助小家庭完成撫育下一代的計劃,這對於老人來說是一種剝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而本案的出現並非單獨的偶然,我們只看網上鋪天蓋地的婆媳關係的熱帖熱度,就知道現代社會,對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之間關係的關注。

有一條微博在發布時引起了人們的關註:老人幫忙帶孩子帶了半年,問自己要了1.5萬元,這個錢到底該不該給?

刷到這條微博的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如果讓他幫忙帶孩子,他沒有帶,老了想要人照顧,也不要指望我。有的說,如果你不幫我分擔也別指望我,等你老了為你著想。還有的說,老人付出時間和精力理應給錢。

大家眾說紛紜,很快把帖子推到了很熱的高度。贊最多的那條評論是這樣說的: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才會照顧他的晚年。可見贍養老人,由一種義務變成了交換條件,即前面你對我好,對我有付出,對我有幫助,後面我才會照顧你的晚年。乍一聽好像有道理,但是仔細想想這樣是不是有一些功利呢?

從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普遍還是認為老人應該幫助小家庭。因為現代社會壓力巨大,小年輕需要面對買房、育兒、醫療、養老等壓力,在他們的小家庭剛剛步入正軌的時候,面臨新生命的到來,如果放棄一個人力去專門帶孩子,損失的是一個人的收入,而另一半的薪資如果不足以支撐起這個家庭,那麼小家庭就會面臨很多未知的困難和挑戰。

其實發生在我們生活中,像是王恆一樣的家庭比比皆是,放眼望去,在接孩子的大部隊中,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參與,很少看到,年輕人全職在家帶孩子的。迫於社會壓力。我們普遍認為這種模式,最有利於家庭和社會的正常運轉。

而另外一對小夫妻,雖然沒有婆婆沒有把兒媳告上法庭,但是卻在生活中諸多抱怨。婆婆認為自己如果不帶孫子,就會由兒媳來帶孫子,自己的勞動完全是頂替了兒媳,因此兒媳應該對自己常懷感恩之心,應該十分感謝自己。

所以在生活中,她對兒媳大加教育,常常在孫子面前說自己才是這個家最大的功臣,沒有自己這個家,就沒有辦法正常運轉,還說自己的媽媽不帶孩子是一種懶惰,有很多兒媳不僅能夠工作賺錢還能有時間帶孩子,為什麼偏偏她不行。聽到這個話的兒媳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家庭矛盾由此產生,為此大大出手,家裡一片狼藉。

兒子每天回到家的心情都很沉重,面對這樣的狀況,即使不離婚也會成為一個難解的結,而這種狀況什麼時候結束誰也不知道。

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中,這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象---小夫妻上班才能有錢支撐小家庭,需要帶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婆婆身上,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矛盾導致生活雞飛狗跳。

我們好像無法選擇怪誰。怪兒媳嗎?她要工作賺錢養家,如果不工作就會少一份收入,對於這個家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怪婆婆嗎,從法律上來講,婆婆好像真的沒有義務,他也犧牲了自己的晚年,去帶下一代,怪兒子嗎?然而他又能怎麼辦呢?是辭掉工作自己帶娃還是能賺更多的錢?他能做的似乎也只有調節這種矛盾。

細細想來,我們只能把一切「歸功於」生活的壓力太大,房價太高,兩個人的收入要有一個人拿出來還房貸,一個人支撐生活,這樣的結構成為社會大部分家庭的現狀。如果沒有這些壓力,我相信很多年輕人是不願意老人來參與自己的家庭,即所謂的幫忙帶孩子的。誰不想家中只有一家三口,快快樂樂毫無負擔地生活在一起呢?

很多年輕的夫妻,結婚買房時候已經是傾盡所有,所以後面的育兒之路更是困難重重,沒有人幫襯的情況下,單憑兩個人的力量,很難扭轉現狀。我們能做的也只有不抱怨,多賺錢改變現狀。你們認為呢?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