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要規定住在外面的兒子媳婦,固定回家看父母嗎?」 黃越綏「舉兩個例子」點醒所有父母!

2022-03-22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養兒防老不再是主流的孝道觀念,取而代之的是,很多長輩早已提前為自己老後做好規劃。話雖如此, 但對一些婆婆而言,其實內心深處還是不免期待兒子能照顧他們到最後一刻。對此,知名作家黃越綏便拋出一個問題「一定要規定住在外面的兒子媳婦 ,固定回家看父母嗎?」她也分別舉了兩個例子,引起許多人省思!

圖片來源:今周刊

據《fiftyplus》報導,雖然現今觀念已越趨開放,但黃越綏提到其實還有一些父母在兒子婚後搬出去住,「會希望兒媳們能夠定期回到婆家聚會」,甚至有家規嚴格的人會在兒子還在談戀愛時,就把這一項規定納入附加條件,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本來就是應該的,無需特別提起。

圖片來源:今周刊,下同

欣茹(化名)婚前不知道婆家有這項家規,婚後她才知道和先生每個週末都必須回婆家,但欣茹的婆婆也是個明事理的聰明人物,相較於有些婆婆會認為兒媳偶爾回來,要求她們下廚做家事回饋長輩也合理,但她深知兒子和媳婦都是上班族,每天上班都很累,若再要求媳婦做這些事,可能會導致小倆口不想回來的原因。

於是婆婆換個方式經營,由於燒得一手好菜,她讓兒媳們每周末回家有上館子的感覺,還會讓兒媳提早點菜,藉此免去讓他們有探親的壓力,在這樣的相處下,雙方都和樂融融。

而三合(化名)則是來自一個非常保守傳統的家庭,即便結婚後,他仍然每個禮拜都帶著妻子固定回家探親,一開始相處並沒有太大問題,直到第二個、第三個媳婦陸續進門後,由於父母親在處理妯娌間的人際關係不是很恰當,導致媳婦都會跟另一半抱怨,最後三合的爸媽不得已做出一個決定,便是每周大家依舊輪流回家,只是錯開時段,免除不必要的尷尬。

只不過這樣實行下來,隨著三合的父母親年紀越年長,媳婦們幾乎都找避不碰面的理由,最後剩下三個兒子每週末仍載著孫子女們回去看爺爺奶奶,然而等到孫子女們長大後也紛紛退出,最後就只剩下三個兒子分別排班,或一起定期回去看父母親。

黃越綏認為,當孩子結婚後是否還要硬性規定兒子媳婦必須定期回婆家?依她個人的看法當然是不必要,因為如果處理不當,不僅造成對方壓力,也會為自己徒增負擔!大家認為呢?

人稱「黃老師」的兩性專家黃越綏,對於婆媳問題、親子關係、婚姻磨合等議題,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也是婆婆、人母等角色的她,提到和獨子、媳婦同住與否時,她笑著拒絕:「婚後他們夫妻應該多點時間相處!」也分享了她和媳婦的相處之道...

據《幸福熟齡》報導,黃越綏曾在專欄中分享,自認不是完美的婆婆,她也勸天下母親不用逼著自己夠完美,她看過太多婆婆人前什麼都好,結果私底下又向親戚抱怨這、跟好友吐苦水。

她以自身為例,開玩笑說自己看起來強勢,應該是很掌控型的婆婆,她也坦承,「我脾氣大、個性急躁,但同時,我也幽默慷慨、很明事理。」她記得,兒子40歲時,有了想結婚成家的對象,卻擔心媽媽會反對,出乎意料的是,黃越綏一口就答應,什麼意見都沒有。

後來,黃越綏甚至請兒子和準媳婦一起吃飯,再次詢問小倆口是否真心相愛、確定要牽手一生,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便開心地給予祝福和恭賀,沒想到這麼容易就被同意,當天準媳婦一走出餐廳,就抱著男友大哭,只見一次就過關,實在太感謝婆婆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兩人結婚後,因為是獨生子,所以夫妻倆希望能和她住一起,但黃越綏卻婉拒了,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她認為孩子40後才遇到彼此,應該要有更多相處時間,第二、她還沒退休、雜務太多,同住怕會影響彼此的作息。

提到婆媳倆的相處之道,黃越綏表示,婚前她跟媳婦講明,「如果要做永遠的家人,一定要先坦誠相對!」同時她也跟兒子掛保證,對婆媳關係要有信心,慶幸的是,她和媳婦感情越來越好,媳婦甚至在親友前表示,很感謝能有這段緣分,還大讚黃越綏是再生父母!

黃越綏提到,媳婦不是女兒,連養了幾十年的女兒,都不一定會聽話、按照父母意思了,絕不要用同樣標準,去衡量才嫁進門的媳婦,「良性溝通很重要,輩分、世代代溝都是問題,我們不要用權威口吻,命令或斥責。」

以上圖片取自黃越綏臉書

影片來源:YouTube/命運好好玩官方頻道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