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句老話說的非常好,一個是「親兄弟,明算帳。」即使是親兄弟,在面對有財產及金錢利益來往時,也應該明確一些規矩,不然將來有了矛盾,容易出現扯皮的事情。
另一個是「升斗恩,斗米仇。」平日裡給人一點小恩,別人或許會感謝,但頻繁的給,或者給的比較多,突然哪一天不給了,給少了,對方就容易生氣。
52歲的劉阿姨,老伴剛走,本想回家要一片小地種東西,可沒成想,兩個小叔子早就把家裡的地給分好了,說什麼也不給留一點給劉阿姨,甚至還要趕走劉阿姨。
最終劉阿姨一氣之下,決定不再退讓,把家裡所有的地都給拿了回來,決定自己在家耕種。
至於這其中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就讓劉阿姨講述吧
自述人:劉阿姨
怎麼也想不到,老伴剛走不到一年,家裡就發生了許多讓人生氣的事情,他曾經對兩個小叔子的好心好意,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我是劉阿姨,今年52歲,家住鄉鎮里的一個小鄉村,沒什麼文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從年輕的時候就搬到了這裡,那時候我24歲,與老伴在家裡耕了幾年的地,之後有了一兒一女。
為了給兒女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在28歲那年,我們迫於無奈,只好把兒女留在了家中,之後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當時我們家是這樣安排的,家裡總共有5畝地,老伴三兄弟一人1.5畝地基本都拿去種田。剩下的一點,留給公公婆婆自己種點玉米,紅薯之類的東西。
由於我和老伴要出門打工,因此我們家的那點地也就沒有人耕種,當時在農村種地的人不少,很多人都缺地。
因此那時候有不少人都來找過我和老伴,說地不種的話,可以出租給他們,他們願意交租金。
但老伴說,雖然我們缺錢,但也沒必要租給外人,兩個弟弟也想要,那就先借給他們吧,租金就不用了。
當時兩個弟弟很高興,我們也商量好,每年一家給一袋米意思一下就好了。
可中途,卻出現了一些讓人不愉快的事情,大概在我兒子女兒讀初中的時候,那時候他們都住校,當時的條件還比較落後,需要每家每戶自己帶米去學校蒸飯吃。
半大小子大家也懂的,都是十二點吃完十二點半就餓了的狀態,因此每個星期帶的米都特別多,不到半年,給家裡的那兩袋米就給吃光了。
那時候我覺得,乾脆讓兩個小叔子再給一袋米,總不能餓著孩子吧。
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僅僅是多加一袋米,如此簡單的要求,兩個小叔子說什麼也不肯,大意是種田多萬辛苦,不容易之類的,讓我們花錢自己去買一袋。
後來還是老伴和兩個弟弟說了好久,他們才同意說,看在侄子的份上,給家裡多加一袋米,就這,都還有點不情願。
老伴走了,兩兄弟搶著分我們家地
不幸的是,去年上半年,我和老伴在外地打工,老伴不幸意外身故,成為了我們家最難受的事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雖然去年老伴走了,但我還是堅持在外地打工,去年下半年,都是一個人在外地。
今年清明節,我和兒子回去掃墓,先回了老家,之後又去了老伴那裡。
可這一次回來,我的感受又和以前不同了,出門打工這麼多年,現如今老伴不在,我也想回家,不再漂泊了。
正好,兒子雖然住在縣城,但沒什麼手藝,學歷也不高,沒有什麼好工作。於是我便和他商量著,要不娘倆還是回老家種點農作物,紅薯,紫薯,還有生薑和西瓜之類的。
當時我和兒子還有女兒商量是,家裡的地,一半拿去種菸葉,另一半拿去種西瓜,大家都說可以。
但是由於之前大部分地都給了兩個叔叔,因此一時間不能全部拿回來,先拿一小塊,兩年之後再全部拿回來。
之後,我便找到兩個小叔子,向他們表明意思,希望他們今年收完農作物,就不要再繼續耕種了。
可兩個小叔子非但沒有接受,反而串通一氣說,這個地他們兩兄弟已經分好了,一人一半,給了我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之後我去田裡看了看,他們已經準備種一大片玉米。
可我覺得,當初這些田說好是借給他們種地,可老伴剛一走,他們便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直接自行分配,這讓我們有點接受不了。
於是我便和兩個小叔子理論,說這是我們家的,現在我們要收回來了,現在只是開了地,還沒開始下苗,請你們不要再繼續了。
但兩個小叔子一個比一個脾氣大,一個說,這個地是我們家的,是我們三兄弟的,現在我們都已經種了二十幾年了,當然歸我們家了。
另一個說,你不是在外面打工嗎?兒子女兒也不在家,要拿來幹什麼,你一個人做的完嗎?
可對於兩個小叔子的脾氣,我是絲毫沒有退卻,我和他們說:「你們能不能做點好事,這一二十年來,我們家免費把地借給你們耕種,從來沒有向你們要過任何好處。這些年來,如果你們去租地的話,少說大幾萬塊錢都沒有了。」
現在我老伴不在了,我回來繼續耕種不行嗎,你們大哥對你們不好嗎?再說了,我兒子女兒也會回來幫忙,你們就這樣對侄子?
雖然我這樣說,兩個小叔子開始沒有了之前囂張的氣焰,但心裡依舊不服氣,沒有同意我回來。
後來沒有辦法,我去找了公公,還有老伴的親叔叔過來,可即使兩個老一輩的人出面,但兩個小叔子似乎依舊不願意聽。
說我是女人,老伴走了,我就不是他們家的人了,侄子可以回來,分給侄子一點可以,但我回來就不成。
這話像是點燃了干木柴的火焰,我整個人直接火冒三丈,本來我是只想先要回一點,但這話過後,我便準備全部拿回來,說什麼也沒用。
後來,吵了好幾天,兒子女兒回來了,村裡來人了,我娘家人也來了,外人一致都認為,這些地要還給我我們家。
最後,大家達成的協定是,今年的地繼續讓兩個小叔子種,但要給一千塊錢租金,等農作物都收了以後,明年就把地還給我們了。
經此一事,我們也總算拿回了自家的地。
但我也切身的體會到了兩個道理
1.親兄弟明算帳果然沒錯
當初老伴把地借給小叔子的時候,我就說過,可以每年象徵性的要一點租金,哪怕一點也好,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這塊地是我們家的,而不是送給他們的。
可老伴面對兩個弟弟都是,無所謂,沒關係,都是自家人的態度,不論是借地,還是借錢給他們,從來都是大大方方,沒有任何規矩。
因此兩個小叔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除了家裡的地,還有老伴之前借給他們的五萬塊錢,他們也至今沒有還。
2.升斗恩,斗米仇是有道理的
生活中,如果你第一天給別人兩塊糖,第二天也是,可到了第三天,突然不給了或者只給一塊,對方就容易生氣了。
很多時候,我們幫別人忙,如果持續無條件的幫太久,等哪一天我們突然不幫了,對方很有可能就生氣了。
因此不管什麼時候,都得建立好一個心理預期,不能讓別人總抱著我們隨時都會幫他們的希望。
不知道大家覺得說的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