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後,陳敏開始頻繁地回家看望陳月華。她開車回家,常帶一些城裡的好吃食品,還添置了一些衣物用品給母親。
陳敏也由衷地感到高興,她覺得能多回家看看老母親,是上天給她的福分。
每次回家,陳敏都會細心地照顧母親,幫她洗漱,做飯,敘舊聊天。陳月華見女兒這樣孝順,心裡順眼多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許多。
陳敏回家看望母親陳月華,經常會帶一些補品給她。她聽說山藥對老人的健康很好,就經常從縣城買新鮮的山藥帶回家。
一天,陳敏又帶了幾斤新鮮的山藥來看望陳月華。她熱情地對陳月華說:「媽,這山藥是今天早上剛從城裡帶回來的,還是熱乎的,很甜很嫩的。
陳月華笑著說:「那就辛苦你把山藥刮乾淨皮再給我蒸了吃吧。我老了,嚼不動那層硬皮,刮乾淨了會好吃些。
陳敏忙說:「這個你就別操心了,我叫媳婦幫你弄吧。她年輕力壯,刮個山藥皮肯定很快的。
小明的妻子本來手頭上有活兒,被陳敏這麼一吩咐,心裡很不是滋味。她想推辭,但看著陳敏的臉色,也不好直說不幹。
陳月華等了半天沒等到吃的山藥,急了,對小明的妻子說:「我的山藥呢?快給我刮皮蒸了吧,都冷了不好吃了。
小明的妻子憋著一肚子氣,但也只能老老實實地把山藥刮乾淨皮,蒸給陳月華吃。
小明的妻子心裡火大,覺得陳敏不過來幾次就敢使喚自己,實在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陳敏又來了幾次,每次都讓小明的妻子給陳月華準備她帶來的補品或東西。
小明的妻子對陳敏的態度很不滿,但礙於她是公婆的女兒,也不好直接與她對著干。
但是,妻子對陳敏的樣子記恨在心。她在家裡對小明不斷抱怨陳敏的所作所為,說她不過才回來幾次,就那麼囂張跋扈,把自己當做是她的傭人使喚。
小明勸妻子別計較太多,姐姐性格直爽些,妻子就忍一忍。妻子氣憤地說,忍是忍了,但總要給陳敏一個明確的信號,別看不起人!。
一天,陳敏來的時候,小明的妻子鼓起勇氣,決定與她談談。她說:「陳大姐,我照顧月華老是您母親,您不用操心。
陳敏聽了大為光火,她怒斥小明的妻子沒禮貌,自己是長輩,怎能讓她來使喚?兩人爭執起來,陳月華在一旁勸解,才沒把事態弄得更僵。
從那以後,陳敏對小明的妻子很反感,覺得她養不教,不懂規矩。她再也不像從前那般積極地回家看母親,也不再帶東西給陳月華吃。
小明的妻子終於鬆了一口氣,她慶幸給了陳敏一個教訓,使她不敢再來使喚自己。
陳月華雖然失望女兒不再回來,但她明白妻子的苦衷,也體諒她多年的辛勞。
這件事過後,陳月華經常自己默默反思,想弄明白這場爭執的起因。她意識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體諒。
作為老人,她不應該什麼事都要兒媳婦伺候。兒媳婦從小就嫁進門,這些年辛苦照顧自己,現在又身體不好。
女兒回家孝順也是好心,但不該過分要求兒媳。女兒畢竟嫁出去了,不能過分插手家務事。
陳月華嘆息,家庭和睦固然需要雙方共同呵護,但作為老人,自己更應以寬容待人,以德報怨。
其實,晚年能有孩子相伴左右,是自己的福分。女兒不常回來是正常的,兒子兒媳能一直陪著自己,已經很知足了。
陳月華還體會到,家庭關係需要智慧維護。作為老人,自己反而應該主動包容孩子們的脾性弱點,而不是要求太多。
陳月華決定今後要以寬廣的心態對待家人。她會向兒媳表達感激,勸女兒別與媳婦一般見識。
這件事使陳月華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提高。她懂得了很多做人應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