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喬遷酒席,我還是決定跟其他人保持一致。只希望李阿姨和張伯伯都能諒解我的考量,不要計較我送禮不夠感恩的問題。
我自認沒有錯,希望張伯伯能夠理解。
媽媽掛了電話後,我獨自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海里亂成一團漿糊。
我理解媽媽的用心,她只是想讓我好好報答張伯伯的救命之恩。但我堅信,禮金的數額不應違反村規,需要適當考量各方面情況。
張伯伯是位謙和低調的老人,他救我也純屬一時善心,並不會計較我的回報。
這次喬遷酒席,我送的禮金數額與其他村民沒有差異,並不代表我忘恩負義,而是出於對村規的尊重。
「阿姨,您說的都對,我永遠銘記張伯伯對我的救命之恩。但送禮這事,也需要考慮村裡的規矩,我不能破壞大家的習俗。
我會在生活中用更多的方式報答張伯伯,不會忘記他的恩情。只求您能理解我的難處,不要因此就覺得我不孝順您、不懂感恩了。
我在心裡默默組織著措辭,打算找機會跟媽媽好好解釋說明白。我必須讓媽媽相信,我沒有忘恩負義,只是這次禮金數額需要考量更多的因素。
張伯伯一定也能體諒我的考量,不會介意我沒有在喬遷酒席上送出比別人更高的禮金。
我媽媽李阿姨無法理解我的想法,和我發生爭執。
第二天,媽媽李阿姨親自來我家,一開門就語氣激動地質問我:「你怎麼還是只給李大伯送了200塊錢?你都胡思亂想什麼呀?」
「媽,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村裡的禮金規矩我也必須考慮吧。再說,我平時已經盡心照顧張伯伯了,不會忘了他的救命之恩的。
「你怎麼這麼不通情達理?」李阿姨提高了聲音,「難道換作是你,你會接受別人以規矩來衡量你的救命之恩嗎?張伯伯救了你的命,你卻因為村規就不給足禮金,我看張伯伯肯定會覺得被冒犯的!」
「媽,我真的知道您是一片好意,但送禮這事確實很難拿捏。。。。。。」
「你還嘴硬什麼!」李阿姨紅著眼睛打斷我,「看來我跟你說不通了,你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孩子!」
說罷,李阿姨掉頭就走,賭氣般甩上了門。我追出門想挽留,但李阿姨頭也不回地大步離開了。
看著媽媽憤怒離去的背影,我倚在門框上嘆了口氣。我明白媽媽的用心,但她根本不想聽我解釋。
我詢問別人的意見,自己是否做錯了。
媽媽對我惱羞成怒地離去,讓我很是難過。我反覆思索自己的做法,實在無法判斷到底誰對誰錯。
我先給閨蜜小芳打了個電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她詳細說了一遍,然後徵求她的意見。
這次事情,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需要你從更高的角度思考。
聽到小芳的回答,我陷入了深思。她說的有道理,我需要設身處地為媽媽著想,理解她疼愛孩子的一片苦心,而不是僅憑自己的角度判斷是非。
第二天,我又去找村裡年長的叔叔張伯商量此事。張伯認真聽我講完經過後點點頭:「你媽媽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作為村民,你也必須顧全大局,遵守村裡的規矩。
張伯的意見讓我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同時也更加堅定自己並未失敗恩人的想法。
經過求教,我明白了很多。我會繼續努力照顧張伯伯,以實際行動傳承他的恩情。
相信通過溝通,我們一定可以達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