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五六套房被上海大媽嘲諷,「老家北京的」,大媽:加個微信嘛

2023-12-04

一個外地小伙來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相親的視頻火了,之所以會火是因為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於那些來「相親角」替兒女相親的上海大媽,人們看到了婚姻的物質現實面。

在視頻中,小伙將自己的條件列印到一張白紙上,就等著為女兒相親的大媽上前詢問,視頻中共出現三位大媽,她們對小伙條件的表態可謂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第一位大媽詢問小伙的收入情況,小伙表示自己年收入四五十萬,大媽很「感嘆」地說:「這個收入在我們上海不算高」。

看到這,令人有點崩潰,四五十萬的年薪在上海都已經不算高了?據官方數據,2019年上海市社會平均工資是9580元/月,按照這麼算,也就10萬出頭的平均年收入,這位小伙的年收入可以說擊敗了上海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水準。

緊接著,小伙反問大媽對方女兒的收入情況,大媽相當自信地表示自己女兒做護士,工作很穩定,一個月收入7000元。

不僅如此,大媽對於小伙開的小奔馳也有不滿,認為小的不行,國產三十幾萬的奔馳車也不太行,總而言之,小伙的條件在這位上海大媽眼中是中等偏下。

剛看完第一位大媽的點評後,或許不少人都開始質疑起了自己,原來四五十萬收入不算高,原來開三十幾萬的奔馳不太行,這些我們努力為之奮鬥的高大上的目標原來在這些大媽眼中沒有任何加分項,我們所以為的上限在大媽替女兒的擇偶觀中只是下限而已。

第一位大媽走後來了第二位大媽,上來就是一連串的靈魂拷問:「你外地的嗎?戶口上來了嗎?房子呢?」

小伙回答了兩個字:沒有

大媽更加來勁了:「那就是三無產品嘛,我們就是沒有房,所以要求男孩子要有的呀。」

這話聽著讓人感到非常不對勁,希望替女兒找個物質條件優越的對象情有可原,可是既然是相親,那應該基於門當戶進行雙選,但是這位上海大媽似乎自信心爆棚,對男方的條件極盡挑剔,婚姻中「女方出人,男方出錢」在這位大媽表述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這種單方面強加給男方的婚戀觀現在並不為我們所認可和提倡,但是這位大媽卻說得如此理直氣壯,似乎這成了一條理所應當的客觀定律,如同一加一等於二一樣讓人沒有質疑的必要。

最後出場的第三位大媽畫面顯得相當諷刺和滑稽,大媽上來就問小伙有沒有房子,小伙表示:「沒有,但是我老家有五六套。」

話還沒說完,大媽就打斷了小伙的話進行了點評:「老家小地方五六套房子上海一個閣樓都買不到。」大媽說完轉身就要走。

小伙來了一個神補刀:「老家北京的」

剛轉身邁出步伐的大媽收住了前進的腳步,一臉草率地表示:「北方不行,北京可以的呀,加個微信嘛。」

一股「勢利眼」的味道迎面撲來,這位大媽心裡或許早已悔恨自己剛才表態的魯莽,但是從大媽那種收放自如的表達來看,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一個道理:在這些大媽眼中,物質是她們認可的唯一標準,婚姻與物質划上了等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視頻到此全部結束,三位上海大媽的登場也向世人展示了大城市父母替女兒擇偶的要求與標準,平心而論,這位小伙的條件即便是在上海這種大城市也是相當顯眼優質,但是縱觀整個視頻,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疑問:在這些父母心中,婚姻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在這種大城市的公園「相親角」,我們會發現很多參與者都是中老年人,他們在為兒女物色合適的伴侶,這就像兒女是自己家中已有的食材,父母前往菜市場選購與之搭配的其他食材,至於如何搭配,搭配起來好不好吃那是父母以為,而不是子女以為。

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大城市生活大半輩子的父母,他們浸潤在物慾橫流的環境中,長期受物化觀的影響,對物質有超乎尋常的期望和渴望,也逐漸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認為只有豐富的物質才能給婚姻帶來幸福,從而將這種觀念傳導給子女,因此,在替子女尋覓配偶的時候,物質水準成了他們的首選要求。

這些大媽一邊深受物化觀念的影響,一邊卻還依舊保留著我們民間的婚嫁傳統觀念,就比如在視頻中,三位大媽一直都是要求男方能夠達到什麼條件,需要滿足自己女兒什麼樣的物質需求,並不關注對方的人品、性格和愛好等軟性條件,也不會審視和反思自己女兒所能達到的條件水準。

生活在城市高樓大廈的森林水泥中,反而強化了對物質慾望的追求,與農村的天價彩禮相比如出一轍,只是在這種大城市中,彩禮成了年薪、房子、車子和票子而已,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女方的要求普遍要遠遠高於當地的平均物質收入水平,人為增加了婚戀的障礙。

不過細細一想,我們也能理解這些大媽的要求,她們的要求其實反映了我們整個社會的畸形婚戀觀,背後存在著人性思維的「鄙視鏈」,如果說「大媽」二字讓人與庸俗、世俗掛鉤,那麼我們年輕人其實也並沒有開放到哪裡去,甚至助推了這種畸形婚戀觀,有過之而無不及。

之前網絡曾有一個話題關於「985」相親局背後的愛情觀,高學歷的年輕男女在相親,彼此關注對方的學歷,如果自己畢業於985高校,那麼對對方也會有相應的要求,對於低於自己學歷和檔次層級的對象則報以輕蔑和鄙視。

這麼看來我們飽讀詩書的才子佳人其實也沒有脫離世俗,只是這種相親要求相比於大媽的代女相親換了一個模式而已,真的是太現實了,無論是要求男方有房有車也好,還是要求對方和自己一樣的學歷層級也罷,門當戶對的思維依舊深深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觀念中。

婚姻如果只剩下單純地攀比,毫無任何情感和人情味可言,那麼我們人類社會才特有的婚姻其實是一種退化,與動物求偶似乎沒什麼本質區別,就像孔雀在求偶時,雄性孔雀越是開屏鮮艷,越是能贏得雌性孔雀的青睞。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這種相親硬性要求和鄙視鏈,其實讓我們的婚姻變得比動物並沒有高級到哪裡去,甚至更加功利和現實,這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種反思,究竟為什麼要結婚,婚姻的本質又是什麼,我們真的應該停下忙碌的腳步好好考慮考慮了。

你們如何看待這些上海大媽的相親要求和觀念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