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原來出租屋裡的家具、衣物、收藏等捐掉了2/3,其他的物品寄存在迷你倉。
同時在購買衣服的時候,也傾向於更加簡單的款式,以容易搭配為主。
家裡一共擺放了8雙鞋,因為兩個人的腳尺寸一樣大,還可以經常交換鞋子穿,大大節省了鞋子的儲物空間。
但在生活質量上,兩個人並沒有將就。
他們給酒店的淋浴器安裝了濾水器。
還買了空氣炸鍋,咖啡機和攪拌機,每周會有至少1餐在家裡做。
因為酒店有煙霧報警,所以不能做油煙過大的食物,所有製作步驟都要簡化。
但他們會盡量用有限的工具煮最多的食物。
Brian上班的時間是穩定的Office hour,不過是在家上班。
因為之前租住小房間,兩個人之間的工作和休閑會互相打擾,現在每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空間。
有時兩人還會邀請朋友來家裡開Party,朋友對他們的生活方式表示擔憂,「始終,沒有家的感覺」。
但他們表示,很多事不要想得太長遠,計劃得太多。
誰又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
未來他們還想要嘗試更多不同的居住方式。
Brian說,你要有一個經常去適應環境的心態,才不會擔心轉變帶來的不安。
即使環境變了,你也不會難以為生,關鍵在於自己是否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02
27歲男子海景房不住,
長住青年旅舍
27歲的Calvin是一名銷售,年紀輕輕的他在香港的梅窩銀河苑擁有一間約22坪的海景房,市值大概是1450萬。
但他卻有房不住,每個月花13000,住在青年旅舍。
原來,14歲就赴澳留學的Calvin,在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了與人合租的生活。
目前,他已經住過世界各地的50家青年旅舍,非常熟悉和喜歡青旅的氛圍。
住在青旅,雖然自己的私人空間只有一張床的大小。
也沒有什麼空間來存放衣物,還有一些規則需要遵守,比如,房間內禁止進食。
晚上11點準時熄燈,如果要工作只能回到床上,開床頭燈,或者到共享空間。
另外,因為大家的工作時間不同,可能會有人影響到自己的休息。
但這些不便,卻絲毫掩蓋不了這里的優點。
青旅的共享空間很不錯,沙發、吧臺、書桌、廚房、咖啡廳應有盡有。
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另外,在這里Calvin會遇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始終要比自己一個人面對四面墻要有趣的多。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