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鄧萃雯長到五歲,她那不靠譜的父母離了婚,又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
父親每月會給爺爺奶奶送生活費,媽媽只會在外公生日的時候才會出現。
在鄧萃雯的記憶中,父母看望自己的次數少得可憐,自己也根本不記得父母大概長什麼樣子。
儘管如此,鄧萃雯還是被剝奪了喊媽媽的權利,那是在母親組建了新家庭之後。
母親鄭重地囑咐鄧萃雯以後不要喊我媽媽,她不想讓新的孩子和丈夫知道自己過去的事情。
在別的小孩放學之後歡樂玩耍的時候,年幼的鄧萃雯已經開始買菜做飯了。
因為爺爺對鄧萃雯的管教很嚴厲,拿筷子的姿勢不對要挨打,吃飯時坐姿不正確會挨駡。
奶奶患上了嚴重的風濕,想做家務事也只能是有心無力。
年幼的鄧萃雯只好承擔起買菜做飯的重擔。
更不用說同齡小朋友都看過的動畫片,鄧萃雯根本沒有機會看。
她只能坐在電視機旁,跟著爺爺奶奶看他們愛看的節目。
雖然鄧萃雯什麼事情都做得很好。但爺爺從來沒有表揚過她。
有一次,鄧萃雯因為參加學校組織的排球比賽誤了回家的時間,送她回去的老師愣是被爺爺提著耳朵教育了兩個時辰。
鄧萃雯的身世被爺爺悉數捅給李老師,鄧萃雯的自尊心也受到了強烈的打擊。
其實年幼的鄧萃雯感覺到自己跟別的小朋友都不一樣,但她又不知道具體不一樣在什麼地方。
被生活壓抑得不像個孩子,鄧萃雯只能通過看電視節目來逃避殘酷的現實。
她甚至希望自己能跟電視劇中的角色互換人生,因為那是她可望不可求的生活。
她只知道自己小小年紀就被父母拋棄,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各種生活技能。
沒有愛和鼓勵,也沒有溫暖和包容。
她在原生家庭中缺失了愛與被愛的權利,雖然後天獨立,但她終究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其實鄧萃雯的爺爺並非不愛她,只是擔心她會走上父母的老路,所以在教育她的時候才會顯得格外嚴厲。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