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打光棍」這個三個字,其實在我們腦海中,相信很多人會浮想出一個男性的形象,畢竟縱觀各種報道,各種身邊的經歷,一輩子單身未婚的老頭隨處可見,單身未婚的老太那就顯得鳳毛麟角了,是件新鮮事。
在上海有一位68歲的阿婆,她一輩子沒有成家立業,面對為什麼不結婚的提問,阿婆心態倒是很開明:不想結婚,沒有遇到合適的,父母催也沒辦法,就是不想結。
這個回答聽起來倒頗似我們當下年輕人對待婚戀的佛系和不將就的觀念,婚姻畢竟是人生大事,寧缺毋濫是我們很多人婚前一直堅持的底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妥協了,放棄了自己當初堅守的初衷原則,這麼看來,這位阿婆能說到做到,以合適作為婚姻的准入門檻,而且在她那個傳統的年代,備顯難得。
對於這位68歲的阿婆而言,時間如白駒過隙,自己從一位青春的少女變成了孤寡單身老人,兄弟姐妹也各有各的家庭,她也不方便打擾各位兄弟姐妹,自己從2000年退休至今一個人蝸居在9平方的鴿子屋坐等拆遷,寂寞是她晚年直面的挑戰和問題。
如果放在其他普通老人身上,要麼可以攜手老伴共話夕陽,即使老伴不在了,也會重新找新的老伴避免自己陷入孤零零的悽慘境地,要麼含飴弄孫,總之,人老了,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那麼就更加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支撐著自己活下去,度過這枯燥單調的晚年。
阿婆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再次讓人體會到不一般的感受,她表示無聊的時候,天氣好找街坊聊天,天氣不好自己一個人房子裡面玩紙牌,自娛自樂,顯得非常的豁達自在。
當她被問到為什麼不再找一個老伴一起安度晚年,阿婆一口回絕,表示沒必要再找,自己一個人過過算了,就等著房子動遷拿錢重新買個大點的房子與自己的妹妹住在一起,畢竟自己有白內障,視力不太好,以後難免需要人照顧,和妹妹住一起兩個人好有個照應。
原來從其口中得知,妹妹是她的監護人,妹妹也在外面租房子住,兩個人都在等老房子拆遷,這樣才有錢換新的房子,讓人感到確實很無奈,沒錢是最大的問題,所以為了以後的養老,阿婆拿著四千的退休金,另外還在幫鄰居老人做事賺錢,因為她意識到錢對她太重要了,她一再強調人老了沒錢不行,自己現在賺錢就是為了預防明天的年老。
看到這位上海阿婆的人生過往,聯想到當下,其實我們很多年輕人也在面臨類似的問題,城市裡面大齡剩男剩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他們一邊渴望愛情,一邊高傲地保持單身,面對家中父母地催婚,他們的內心也在經歷焦慮。
「不合適」是很多人對於自己單身給出的理由,過去那種保守傳統的社會輿論氛圍壓制很多年輕男女內心對愛情的渴望,有婚姻沒愛情是很多老一輩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這種先結婚後戀愛的婚姻衍生出很多問題,因為沒有感情被強行粘合,他們這一輩子過得很憋屈,很想掙脫這種婚姻的束縛感,但是卻憂慮子女親戚帶來的輿論壓力,他們不敢年老再瞎折騰給外界帶去笑話,所以有些老人在得過且過中渾渾噩噩地走向人生終點。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一對異性如果無法相處愉快,那麼感情也就無從談起,正是因為對這一點的堅持,這位阿婆拒絕了身邊諸多追求者,才得以堅持了一輩子的單身,自己主動將婚姻拒之門外確實很少見,從這位阿婆怡然自得的神態表達來看,她並不後悔當初的決定,甚至還有些慶幸,她沒有為了結婚而結婚,她做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即使到了晚年,她也沒有將就找個老闆打發自己內心的孤寂,反觀現在老齡化的社會,因為喪偶導致的孤寡老人日漸增多,而與之對應的所謂的「黃昏戀」卻層出不窮,甚至形成了某些讓人難以想像的老少配,這裡面究竟有多少感情成分,想必我們心中還是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
這些孤寡老人寄希望於找老伴來驅散自己內心的孤寂,老伴在某種程度而言成了他們的工具,是一種可以讓自己生活上得到照顧,精神上得到支撐的工具,這種組合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即便如此,在現實需求的驅動下,老年人找老伴卻依舊大受歡迎。
這位阿婆對於老伴問題看得倒也挺透徹,因為她知道老伴對於她而言,某種意義上只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孤單罷了,但她有自己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找街坊聊天,自己和自己打紙牌,這些都實實在在讓她感受到了一個人的單身快樂,自己既不需要多拉一個人入水,自己也不承擔照顧對方的義務,從這一現實角度看來,阿婆的考慮倒也挺實在。
除此以外,阿婆多次強調錢的重要性,她一直都有攢錢的意識,從她這種孤寡老人的角度來看,既然沒有老來伴,那麼只有錢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晚年無外乎物質和精神需求,一個人或許可以依賴自身強大的樂觀讓自己也能過得快樂,但卻無法依賴精神樂觀法解決物質問題,那麼物質基礎是安度晚年最關鍵的保障。
這位單身阿婆的人生經歷或許也可以成為當下丁克或者不婚主義者的參考,比如阿婆坐等拆遷和妹妹住一起養老,其實這種養老組合與丁克夫妻年老之後的組合頗為相似,雖然沒有後代子女,但卻依然可以活出瀟灑,互相成為彼此生活中的助手。
再比如對於不婚主義者,阿婆被問及如果年老後妹妹無法照顧自己怎麼辦時,她很乾脆地回答表示攢錢去養老院,她這句回答同樣道出了未來老年不婚主義者的歸宿,兒女並非是晚年的唯一保障,不過也表明我們現在的奮鬥都是為了明天晚年的安享,樹立養老的憂患意識仍有相當必要。
人生從搖籃走向墳墓,結婚是很多人繞不過去的大事,只是隨著現在社會觀念日益的多元化,與男女結合相關的婚姻衍生出諸多存在形式,無論結婚也好,也無論終生單身也罷,婚姻終究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只是面對這一人生重要抉擇,我們還是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邁出那最終的一步,讓自己過得舒心,而不是讓外界輿論看得順眼,勉強自己錯過的或許就是一輩子。
你們如何看待這位阿婆的選擇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