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人一眼萬年的港風女神——舒淇篇

2021-11-20     昀澤     8604

那些讓人一眼萬年的港風女神——舒淇篇

(*圖片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厚嘴唇、寬眼距、方下頜、雀斑臉,這些似乎和美有些背離的關鍵詞,卻構成了一位與眾不同的女神——舒淇。

她是娛樂圈逆襲典範,涅槃重生,一手爛牌擋不住她的果敢拼搏;

她是保有童心的「中年少女」,風情萬種,眼神中卻不失純粹天真。

19歲輟學出道,40歲步入婚姻,她的每一個選擇都讓人驚奇,一個「弱」女子的力量原來是不可估量的。

1976年,舒淇出生在台灣省一個普通家庭。勉強溫飽的家境下,沒有殷實陽光的童年,沒有溫柔關懷的母親,有的只是嚴厲的棍棒和冰冷的話語,這讓幼小的她逐漸形成了倔強、敏感的性格。

那些讓人一眼萬年的港風女神——舒淇篇

(*圖片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她想逃離,於是頻繁離家出走,慢慢成了鄰居口中的「不良少女」。

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中學還沒畢業就退了學,每天遊蕩在街巷,學人抽菸、打架、飆車,活脫一個」小太妹「。就連出車禍摔斷肩骨都沒有聯繫家人,而是找了能幫忙解決醫藥費的打工公司老闆。

16歲的她,理解不了18歲便生下她的母親所面臨的無助和壓力,當突然發現剛過三十的媽媽早已有了白髮,她終於安心回到了家中。為了補貼家用,她開始兼職模特。見她懵懂無知,公司以不平等條約威脅,要求她拍攝大尺度寫真,如不照做,會面臨無法承擔的巨額賠償。

她屈服了,也留下了之後一生都難以擺脫的過去。

為了不讓家人難過,她堅稱是自己自願拍攝的,因此與家人決裂。

出寫真集的時候,出版社問她要不要用真名,她拒絕了。她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女人的要求是「琴棋書畫」,便從中取了兩個字,定下藝名「書琪」。

於是,有了一個「艷星」叫書琪。

當時的她,想法很簡單,就是賺錢,有了錢就能讓家人、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

1995年,書琪迎來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靈與欲》,據傳起初故事設定和尺度並不像最終呈現的這樣,但迫於當時已經是著名演員、編劇,掌握影片絕對話語權的男主柯俊雄的權勢,書琪的電影之路也是從風月片開始的。

1996年對書琪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她遇到了幾位貴人伯樂,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鬼才」導演王晶發現了書琪,和文雋一起飛到台灣,邀請她去香港發展,書琪毅然做起了「港漂」。經紀人文雋將「書琪」改成了「舒淇」,自此,她開始了舒淇的逆襲之路。

王晶是出了名的「電影商人」,什麼火拍什麼,在90年代,他的三級片產量非常高。初來乍到的舒淇,演的自然是王晶編劇、監製的三級片。拍完了《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紅燈區》,王晶私下裡對文雋說:「她不能再拍了,再拍就是浪費了她的天賦。」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