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兒媳相處一年多時間,我由欣慰到心驚,因為她連自己父母都算計
導語:
俗話講:上為下是真心,但下為上就全憑他們自己的良心了!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日子過的好?只要能動彈,相信90%的老人是不想拖累孩子們的。
不僅如此,他們在兒女們需要自己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拋家舍業的挺身而出,出力又出錢。
白阿姨今年56歲,去兒子家照看孫子轉眼一年多時間了,自打跟兒媳小薇朝夕相處以來,這婆媳倆也磨合的差不多了,總體來說小薇還不錯,不像網上說的那些對婆婆苛刻的年輕人。
但白阿姨通過兒媳這麼長時間待人接物的表現,心裡有了自己的打算,這不,前幾天她跟兒媳提出了幾個的條件,希望小薇能同意。
剛開始兒媳有點不情願,但考慮幾天後,主動找白阿姨談話,表示認同,這樣白阿姨目的達到了!
貌似和諧的婆媳倆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下面來聽聽白阿姨的講述。
口述人:白阿姨 56歲
我和丈夫俊明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叫汪蓓,兒子叫汪成,兩姐弟相差4歲。
俊明是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後通過他叔叔,被安排到鎮文化站上班,後來通過考試也轉正了,這麼多年一直在鄉政府上班,工資雖然不高,但很穩定。
而我只是個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兩個孩子都是公婆一手帶大的,公公身體好的那些年,犁田打耙這些活都是他老人家承包了,我也就做做手頭活,日子過的很和睦。
因為俊明是公婆中年得子,所以在十幾年前兩位老人先後離世,跟著我們也沒享到幾天福,還幫著把孫子孫女都帶大了,有時候想想怪對不住他們的。
俊明有4個姐姐,除了二姐是遠嫁外,其他3個姑姐都是在鄰村的婆家。
自從我嫁到汪家這麼多年以來,跟公婆沒翻過紅臉,所以也深的幾個姑姐的尊重和喜愛,後來雖然公公去世了,我家的七八畝責任田耕種都是靠幾個姐夫接過接力棒,經常是一個電話招呼就來了,這讓村裡人很是羨慕,說我們姐弟幾個抱團。
其實人都是心換心,我和俊明也不是那種「豬公牙齒朝外生」的人,只要姐姐家有啥事,我們也跟著忙,遇到他們幾家娶媳婦、嫁女兒的,我們做舅舅舅媽的都要封個大紅包。
自古都是「兩好共一好」啊,別把別人當傻子,這樣親戚關係才能長久。
我家兩個孩子的學習都是「靠天收」,我自己只是個初中生,還天天忙著種地,沒空也沒本事輔導他們。
俊明雖然文化程度稍高點,但他缺少耐心,再說後來書本知識深了,他也半懂不懂。
就這樣,兩個孩子只能全憑自己努力。
好在隨後上大學門檻低了不少,雖然兩個孩子學習不是特別出眾,但都有學上,女兒汪蓓讀護理專業,兒子汪成上的是建工大學。
女兒畢業後找了一個山東男朋友,後來一塊去深圳發展,就落戶在那裡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