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兒媳相處一年多時間,我由欣慰到心驚,因為她連自己父母都算計
導語:
俗話講:上為下是真心,但下為上就全憑他們自己的良心了!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日子過的好?只要能動彈,相信90%的老人是不想拖累孩子們的。
不僅如此,他們在兒女們需要自己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拋家舍業的挺身而出,出力又出錢。
白阿姨今年56歲,去兒子家照看孫子轉眼一年多時間了,自打跟兒媳小薇朝夕相處以來,這婆媳倆也磨合的差不多了,總體來說小薇還不錯,不像網上說的那些對婆婆苛刻的年輕人。
但白阿姨通過兒媳這麼長時間待人接物的表現,心裡有了自己的打算,這不,前幾天她跟兒媳提出了幾個的條件,希望小薇能同意。
剛開始兒媳有點不情願,但考慮幾天後,主動找白阿姨談話,表示認同,這樣白阿姨目的達到了!
貌似和諧的婆媳倆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下面來聽聽白阿姨的講述。
口述人:白阿姨 56歲
我和丈夫俊明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女兒叫汪蓓,兒子叫汪成,兩姐弟相差4歲。
俊明是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後通過他叔叔,被安排到鎮文化站上班,後來通過考試也轉正了,這麼多年一直在鄉政府上班,工資雖然不高,但很穩定。
而我只是個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兩個孩子都是公婆一手帶大的,公公身體好的那些年,犁田打耙這些活都是他老人家承包了,我也就做做手頭活,日子過的很和睦。
因為俊明是公婆中年得子,所以在十幾年前兩位老人先後離世,跟著我們也沒享到幾天福,還幫著把孫子孫女都帶大了,有時候想想怪對不住他們的。
俊明有4個姐姐,除了二姐是遠嫁外,其他3個姑姐都是在鄰村的婆家。
自從我嫁到汪家這麼多年以來,跟公婆沒翻過紅臉,所以也深的幾個姑姐的尊重和喜愛,後來雖然公公去世了,我家的七八畝責任田耕種都是靠幾個姐夫接過接力棒,經常是一個電話招呼就來了,這讓村裡人很是羨慕,說我們姐弟幾個抱團。
其實人都是心換心,我和俊明也不是那種「豬公牙齒朝外生」的人,只要姐姐家有啥事,我們也跟著忙,遇到他們幾家娶媳婦、嫁女兒的,我們做舅舅舅媽的都要封個大紅包。
自古都是「兩好共一好」啊,別把別人當傻子,這樣親戚關係才能長久。
我家兩個孩子的學習都是「靠天收」,我自己只是個初中生,還天天忙著種地,沒空也沒本事輔導他們。
俊明雖然文化程度稍高點,但他缺少耐心,再說後來書本知識深了,他也半懂不懂。
就這樣,兩個孩子只能全憑自己努力。
好在隨後上大學門檻低了不少,雖然兩個孩子學習不是特別出眾,但都有學上,女兒汪蓓讀護理專業,兒子汪成上的是建工大學。
女兒畢業後找了一個山東男朋友,後來一塊去深圳發展,就落戶在那裡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對於女兒的遠嫁我心裡不情願,但沒辦法阻止,只要她自己覺得好,我也沒啥可說的,何況我還有一個兒子呢。
兒子學的專業就業渠道多,沒等畢業就有好幾個單位到校園去開招聘會,兒子權衡了一下,後來選擇了中鐵某局,因為這是個國企,工資和福利方面都不錯。
不過唯 一讓我覺得不太理想的就是,他經常跟著工程隊全國各地跑,沒法像其他人那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甚至連談戀愛都說沒時間。
其實哪裡是沒時間談戀愛啊,就是工作性質的緣故,他單位幾乎見不到女孩子!
眼看二十好幾的人了,連女朋友的影子都沒有,我開始著急了!甚至後悔曾經給他灌輸的錯誤理念。
當初為了想讓兒子集中精力在大學四年好好學習知識,不想他過早談校園戀。
在我看來,一、二十歲的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觀,總認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不能作數。心想:像我兒子這樣長的人高馬大、劍眉星目的,還愁沒女朋友嗎?
但事實證明沒我想的那麼簡單,男多女少的現狀想找個心儀的姑娘不容易啊。
所以我後悔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他在大學就談,先下手為強啊。
真是應了那句話:「好飯不怕晚」,只是緣分未到。就在兒子前年春節回來,跟我一起去娘家給他幾個舅舅拜年時,恰巧遇到我發小永翠。
永翠婆家其實跟我婆家就是鄰村,但這麼多年她隨夫外出打工,我們倆至少有七八年沒見面了,所以這次相遇很驚喜。
一起長大的閨蜜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各自家庭和孩子的情況,很自然我就說起兒子的婚事,也就這是個大事,並且我開玩笑的對永翠說,如果有合適的女孩,就幫忙給介紹介紹。
當永翠看著我家汪成時,眼前一亮,她笑著對我說,等她回話。
我一聽真是大喜過望啊,憑我對永翠的了解,沒有七八成把握,她不會說這樣的話。我內心也有預感,覺得這事准能成。
果然,在回去後的第二天晚上,永翠來電話了,把女孩家裡情況大致跟我說了一下,臨掛電話前,永翠問道:「你家汪成哪天走啊,我外甥女小薇初八去寧波上班,我看早點約好見一面,把事情定了!」
哈哈,永翠雷厲風行的作風簡直跟小時候一模一樣,我當然也求之不得了!擇日不如撞日,我和永翠說了,就正月初六吧,雙方家長帶著孩子見一面,如果沒意見就定下來。
由永翠這個知根知底的熟人牽線,而且小薇還是永翠老公姐姐家的女兒,所以我很放心。
於是我讓老公連晚打電話聯繫一家農家院,準備在那跟女孩一家見個面,能相上最好,相不上也沒關係,不就一頓飯錢嘛。
正月初六一大早我就準備好酒水,甚至還在包里預備了幾個紅包,怕遇到女方萬一帶小孩子來,那就要給壓歲錢。
人與人之間不單單是「人熱鬧」,有時候也是「錢熱鬧」。
但初六那天跟永翠一起來的除了她丈夫文軍外,就她小姑子兩口子帶著個女孩過來,很顯然那個女孩就是永翠的外甥女小薇。
小薇給我第一印象就好:一雙大眼睛,臉肉乎乎的,一笑還有兩個好看的梨渦。要說非要找缺點的話,就是小薇長的稍微富態點,目測一下身高1米58的樣子,體重至少有130斤。
但這符合我的審美標準,因為我老家看女人相這麼描述過:下巴尖,鬧翻天;顴骨高,殺 人不用刀。
但這幾項跟小薇不沾邊,我非常滿意。
那天我們幾個人坐了一桌,歡歡喜喜的吃了頓飯,雖然隻字未提婚姻的事,可看出來氣氛很融洽,更讓我高興的是,兒子汪成和小薇兩個一點沒覺得陌生,反而說說笑笑的,聽汪成說他和小薇還是高中校友,只不過比小薇高兩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需要我們大人的撮合,兩個孩子互留電話和微信,一切水到渠成!
分手後當天晚上永翠就來電話了,說她姑姐兩口子包括小薇在內,對汪成和我們這個家都沒意見。
我一聽心裡樂開了花,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就這樣,讓兩個年輕人各自跟單位領導請了假,我們決定在正月初八正式「看門頭」和「送定規」(老家男女相親的幾個步驟)一同進行。
因為那一年正是「口罩」剛開始,農村也不讓大規模的聚集,我們一共只辦了三桌人,把兩個孩子的婚事就定了。
雖然我們家住的是二層小樓,里外裝修的像別墅,但如今農村有房再好也沒用,現在兒子娶媳婦,誰家在城裡不買樓房呢?
但我們家情況有點特殊,按道理本應該在省城買房,因為兒子工作單位在那,只不過他人不在省城上班。
還有就是兒媳小薇工作單位在寧波,還是個合資企業,給她上了五險一金,她也不可能為了住婚房,調動工作啊。
我們權衡再三,覺得還是把房買在寧波吧,自古說「女人家、女人家」嘛,今後媳婦在哪,兒子就以她那邊為家吧。
因為兩個孩子年齡都不小了,我想趁自己身體不錯早點抱孫子呢。
於是我拿出多年來的積蓄,在兒媳小薇單位不遠處,按揭了一套120平米的樓房。
因為親家就是在寧波搞裝潢的,所以就一手交給他帶人干,各方面我都放心,我和俊明就做個甩手掌柜,房子裝修好去看了一趟,稍微晾了晾通通風,兩個孩子就把結婚證領了。
兒子的婚禮也辦的簡單,親家兩口子一點不挑剔,因為他們跟我們家一樣,就一雙兒女,小薇哥哥幾年前就結婚了,孩子已經3歲多,只不過一直都是小薇嫂子自己帶,親家兩口子貼補錢。
早在房子裝修好後,我就對小薇說,反正房子大,汪成也常年不在家,親家兩口子還在外面租房住,不如讓他們省點錢搬過來住算了。
其實我說這話也是言不由衷,誰願意辛苦買的房讓別人坐享其成呢?但考慮到親家他們跟兒媳就在一座城市,相隔也不遠,即使我不說,假如兒媳小薇讓他們住了,我也說不出啥,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呢。
誰知道小薇對我說:「媽,我不想讓我爸媽過來住,一是這這房他們沒花一分錢買,其次就是怕我嫂子有想法,在她認為世上沒那麼簡單的事,我把我爸媽弄過來後,她會認為老兩口在經濟上貼補我了呢,這樣顯得分家不清,還是別給自己添麻煩吧。」
聽小薇這麼說,我心裡簡直就像被熨斗熨燙的那麼「絲直滑溜」,她不當「扶兄魔」不說,年紀輕輕考慮事情竟然這麼貼譜,實在是難得!
這樣的兒媳婦打著燈籠都難找,真是婆家的「爬牆虎」啊,我打心裡喜歡小薇這個丫頭,甚至有時候超過了女兒汪蓓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接下來我就盼望著小薇早點給我們家生個孫子,我好趁身體不錯幫他們帶大。
小薇很給力,去年10月份在醫院平安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當兒子把電話打回來報喜的時候,把我激動的眼淚在眼眶裡直轉。
那時候疫情防控還是緊張,我一時半會兒沒辦法趕到,所以提前就給他轉了2萬塊錢,讓他找個月嫂幫著一起照顧,我把家裡安排好再趕過去。
其實我當初想讓親家母幫著伺候月子的,最好以後能幫著照看孩子,因為我家裡還有幾畝責任田,俊明還沒退休,他大半輩子沒做過飯,我怕我走了他一個人在家不放心,大不了貼補些錢。
當我把自己想法說出來時,小薇立馬否定了,她說:「還是別讓我媽來照顧吧,我和我哥從小都是我奶奶一手帶大的,她根本不會伺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既然兒媳婦這麼說,我也不好強求了,只得按計劃辦,自家孫子我當然義不容辭的要照看。
做好一切準備,到了寧波還在賓館做了一個多星期的隔離,隨後正式到兒子家「上崗」看孫子。
我來兒子家後其實大部分時間就是我們婆媳倆帶孫子在家,兒子的工作性質決定他不能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
兒媳小薇性格挺好,大大咧咧的一個人,因為就是當本地長大的孩子,飲食習慣各方面都大致相同,再說我就這一個孫子,當然一心為了他們。
其實每次跟女兒通電話時,女兒也跟我訴苦說孩子上學沒人接送,還花錢找的鐘點工,哪有自家人放心啊。
我每次都跟女兒打著哈哈糊弄過去,我要給孫子「留崗」。
女婿爸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後來都各自成家,女婿還是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跟他父母沒啥感情,所以更談不上給他們看孩子了。
但我也不可能不管自家孫子啊,有困難只好讓他們自己克服。
好在女兒比較體諒我,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傳統習慣,任何時候都是以兒子為主。
再說後來我跟小薇相處的關係很融洽,他們還有按揭貸款要還,我們老兩口自然要多幫扶一下。平時買菜小薇也給我錢,三百五百不定期的給,小薇還善解人意的對我說,沒錢了就跟她說。
其實現在三五百塊錢根本不經花,幾天就沒有了,我也不想找小薇要,她想起來就給,想不起來就算了,反正老伴的工資卡在我手裡,貼補點就貼補點吧。
孫子小的時候我也沒打算往老家帶,怕水土不服麻煩,雖然惦記老伴身體和一日三餐,但只能通過電話囑咐,「遠水救不了近火」啊,只能這樣了。
自打我到寧波後,親家兩口子很少來,哪怕是節假日,也不聽小薇給他們打電話讓過來吃頓飯。
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我在這,他們不好意思來呢,所以我好幾次誠心實意的對小薇說,趁星期天有時間,叫上她父母和哥哥嫂子一起來聚聚(小薇哥嫂也在寧波打工)。
每次小薇都笑笑說「好」,但每次只有她父母來看看外孫子,然後吃頓飯就走,哥嫂自打我來後,就沒看到過來。
不過今年五一小長假剛開始,聽小薇說她爸媽和哥嫂一家三口準備回老家,我就讓他們都過來吃頓飯。
聽我說了好幾遍,再說兒子也從武漢回來了,小薇才給他們打去電話,兩家人好熱鬧熱鬧。
本來我以為小薇要去飯店請她娘家人一頓呢,兒子也是這個意思,但小薇反對,說飯店太費錢,又不是外人,就買菜自家回來做,反正都放假在家。
聽小薇說的合情合理,我也認為可行。晚上跟老伴視頻聊天時,我還夸兒媳婦小薇是過日子的一把好手,知道節省。
本來準備讓老伴到寧波來的,但他單位要值班,走不開,我想在國慶節放假吧,正好把孫子斷奶,我好回去過幾天。
那天聚餐是家裡人最多的一次,小薇的小侄子果果滿屋子跑,爬高上低很是淘氣,還時不時跟我孫子搶玩具,把孫子還逗哭了。
但我們都沒往心裡去,小孩子嘛,不就這個樣子嘛,又不常來。
親家他們一家吃了午飯,下午幾個人還玩了半天麻將,我負責收拾廚房,順帶看孩子。
親家母緊把緊看著自家那個淘氣孩子,怕磕了碰了,不到5點我又開始準備晚飯,讓他們吃了再回家。
就這樣,直到快9點半,親家一家5口才開車走。
小薇讓汪成照看孩子,她跟我一起收拾碗筷,打掃衛生。
小薇邊收拾,邊數落道:「我嫂子把這孩子慣的能上天,我爸媽還不敢說,好在沒住在一起,要不天天要吵架。」
說完,她又去飄窗上收拾親家母拿過來的東西。
小薇拎著一兜蘋果,撅撅嘴不屑的對我兒子小聲說道:「你看看,這就是我嫂子的『大手筆』,要不我咋不願跟他們打交道呢,連我爸媽都是這樣的人,真是『小洞裡爬不出來大螃蟹』!」
聽小薇數落娘家人,我兒子笑笑替他們辯解道:「他們收入不大,你嫂子這麼多年也沒出來工作,情有可原的,」
不等我兒子把話說完,小薇氣呼呼的說道:「算了吧,我爸媽收入可不小,雖然這兩年因為疫情,但我爸沒耽誤掙錢。就拿給我們裝修房來說吧,也沒優惠多少啊,都是一五一十收的錢!
只不過用的材料沒有偷工減料而已。但我媽動不動打電話跟我訴苦說沒錢,他們每年就像『交租』似的,給我哥他們倒是一點不吝嗇!
所以我跟他們打交道都要留個心眼,輕易不敢招惹他們!別到時候把錢讓我哥嫂搜刮乾淨,到時候沒勞動能力了再指靠我!」
我拿著笤帚準備去客廳掃地的,但聽小薇在小聲吐槽,我就沒好意思出去。
但她和兒子所說的話,我全聽見了!
看我走出來,小薇不好意思笑了笑,就沒吱聲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把小薇說的話在心裡濾了一遍,開始是欣喜,覺得小薇這樣做的對,既然親家兩口子那麼顧及兒子孫子,那是不能到時候指靠女兒女婿。
可再細想想,有點後怕:小薇對自己親生父母都這樣,何況公婆呢?目前我們還能動彈,手裡還有幾個錢,那到老身體不好再沒積蓄貼補他們了,該怎麼辦?
所以我決定要未雨綢繆,跟小薇談談。
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當著兒子兒媳的面,我說了以下3條:
把孩子斷奶後我帶回老家帶,這樣能在老伴身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我對兒子兒媳說,我到老沒有退休金,全靠老伴拿點,不把他身體保重好,一切都是空;
除了孩子打疫苗必須到寧波定點醫院外,其他時候能不回寧波就儘量不回來,如果小薇想孩子,就自己抽空回來
這樣我避免老帶小兩頭跑,我省心點;
把孩子帶到上幼兒園後,我就回老家
對於這一點其實我臨去的時候就跟老伴說過。父母是要在兒子兒媳困難的時候幫一把,但要適可而止,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呢。
小薇聽完我提出的這三個條件,臉色馬上就不好看了,抱著孩子就去了房間,估計心裡不高興。
但我無所謂,總不能沒完沒了的讓公婆做一輩子「老黃牛」吧,反正我的主意就這麼定了!
我算算兩年後孫子上幼兒園,我還不到60歲,在農村6、70歲的人外出打工掙錢很普遍,我哪怕就在家門口的園區幹活,一天還能掙百兒八十塊呢,輕鬆又自在,還能給老伴做一日三餐。
至於兒子兒媳以後會不適應,那也要慢慢克服。
我想好了,餘生把自己和老伴的身體照顧好,多攢點養老錢,「手有餘糧、心裡不慌」,將來即使投靠兒女們,手裡沒錢不好使!
大家認為我的計劃對不對?關係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