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權的另類扭曲:江浙兩頭婚引爭議,外公外婆改口叫爺爺奶奶

2023-12-07     緣分     7894

江浙地區的「兩頭婚」成了話題的風暴眼,意思江浙地區有些男女結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後通常在各自的家庭生活,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為了延續香火,一般生兩個孩子,一個跟男方姓,一個跟女方姓。

針對這種組合,有人表示這種婚姻降低了婚姻衝突發生的機率,也有人表示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大家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尤其是看到一個注意點,不少女方家庭不讓孩子叫外公外婆,一定要改口叫爺爺奶奶,從此,外公外婆這個稱謂可能在江浙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消逝。

可是仔細一想,這樣真的有現實意義嗎?究竟是對傳統婚姻模式的突破還是新瓶裝舊酒呢?恐怕事情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樂觀美好吧。

就拿外公外婆這個稱謂來說,在我們廣大中國人的概念中,這是孩子對母親這邊父母的特定稱謂,現在人為將這種稱謂進行混淆,這恐怕是開歷史的倒車,並不是為了凸顯新時代新思想,骨子深處給「外公外婆」貼上了卑微的標籤,認為這個稱謂是過去舊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產物,說白了,這是有些人的神經過於敏感罷了。

要讓男女在婚姻中獲得平權待遇,應該注重提升女性的地位和話語權,而不是對表面文章狠下功夫,即使全面取消外公外婆的稱謂,那也不見得男女平權會在一夜之間實現。

對外公外婆稱謂敏感和抵制的背後是對冠姓權的爭奪,更進一步是宗族勢力的博弈,而現在這種博弈打破了性別的界限,子隨父姓的這種傳統被徹底顛覆了,女人也想孩子跟隨自己姓,所以現在婚姻商定的這種「兩頭婚」模式讓女方家庭同樣獲得了冠姓權。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明的前提下,加之獨生子女在整個社會人口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獨生女家庭也有延續家族香火的訴求,姓氏則是代表延續香火的重要象徵,對於這一點,其實很多男方家庭對此也持接受和開放的態度,對女方的訴求予以理解。

正是對女方這種訴求的積極響應,所以江浙地區容納「兩頭婚」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在已經獲得冠姓權的前提下,還要混淆和扼殺特定人物的稱謂,不僅顯得是多此一舉,讓孩子無法明辨稱謂背後的區別,也是對地區歷史文化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戀愛是兩個人的自由,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背後參合了更多的家庭家族背景,兩頭婚出現的初衷是為了讓女方也能獲得與男方同等的平權,同時也能儘可能照顧到自己原生家庭,不必因為嫁人而割裂自己與娘家的關係,從這一點說來,兩頭婚的出現確實是對婚姻的重大變革,是女權日益與男權平等的又一標誌。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端,兩頭婚的出現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孫輩之間,孫輩與父輩、祖輩之間的關係,各自家庭只願意撫養冠自己姓氏的孩子,結果長此以往,兩個孩子長大後將毫無親情可言,兄弟姐妹之間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豈不悲哀?

再者,女方刻意讓孫輩孩子叫自己爺爺奶奶,不叫外公外婆,在潛意識中人為給孩子灌輸了這麼一種思想:爺爺奶奶要比外公外婆親,孫輩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爺爺奶奶」,與男方那邊的爺爺奶奶無關,人為給親情稱謂劃分了三六九等的親昵程度,讓彼此家庭及其孩子行成兩個獨立單位,關聯程度大大降低。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