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念關山》快到大結局才發現,那個「團寵」老太太,才是全劇最討厭的人
全劇進入下半段,即將迎來大結局。為什麼說快到大結局才發現,那個「團寵」老太太,才是全劇最討厭的人?
通過擊敗伽陵,任如意獲知昭節皇后的死因真相,昭節皇后之死與兩個人有關,一個是安帝,一個是昭節皇后的親兒子,二皇子李鎮業。
那麼,誰才是那個「團寵」老太太呢?
當年,在昭節皇后母族勢力的支持下,本無當太子之望的安帝被封為太子,並順利繼承皇位,身登大寶。
李鎮業是昭節皇后與安帝所生。根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皇室規則,身為嫡皇子的李鎮業是順理成章的太子候選人,十拿九穩。由於昭節皇后被廢,李鎮業的太子之位泡湯。
從昭節皇后叫板安帝的態度可見,多年來,安帝對昭節皇后所多容讓,是伏低做小的姿態。
在昭節皇后看來,如果不是她的支持,安帝根本當不了皇帝。
而這是安帝伏低做小的原因。在安國,昭節皇后比安帝更要風光。
無獨有偶,隋文帝楊堅便是得到獨孤皇后娘家的關隴集團勢力支持,才登上帝位。
隋文帝是一位出了名的懼內皇帝,與此有關。
在劇中,昭節皇后與安帝暴發衝突原因是什麼呢?安帝派人接洽北磐,欲從北磐購買馬匹,而昭節皇后的祖父與北磐爭鬥時,死於北磐人之手,因此,昭節皇后堅決反對跟北磐買馬,並稱言安帝一意孤行,將罰他跪宗廟。
在此,昭節皇后犯了兩個錯誤。
首先,安帝為什麼向北磐買馬?馬匹除了軍事用途之外,在古代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安國不產馬,可以想見,安國的運輸力量是何等地薄弱。從這一點上考量,昭節皇后錯了吧?
古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強大的運力,一旦邊關吃緊,安國連自保都困難。
在《三國演義》中,孫權為什麼對曹操父子採取伏低的姿態,尤其是曹丕稱帝後,孫權向曹丕稱臣,就是為了魏國的馬匹。東吳不產馬,多年來,東吳以盛產的銅高價換魏國的馬匹,原因就在此,唯恐曹氏父子停止貿易。
同樣在《三國演義》中,張遼大戰逍遙津,以八百騎兵大破孫權的十萬大軍,就是占盡了騎兵的優勢,欺東吳是步兵。
可見,囿於當年的舊怨,昭節皇后反對安帝從北磐買馬,值得商榷吧?
第二個錯誤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俗話說:「大恩如大仇」。得昭節皇后的母族勢力支持,安帝才當上皇帝,可是面對已經成為皇帝的安帝,昭節皇后就不宜說「如果不靠我,你什麼都不是」的話了吧?這是給自己拉仇恨。
所謂「大恩如大仇」,是對於受過自己恩惠的人,要像躲避仇人一樣避開他。否則,常把「我有恩於你」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對方會產生逆反心理,同時,也會讓對方倍感尷尬。
你常常在他面前晃,他對你關照不周,會擔上沒良心的惡名,對你時時奉承,又未必能面面俱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