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亂塑造,脫離了實際
在人設塑造上,該劇也一直走的是爽劇模式,給予主要角色的光環明顯已經脫離得過分多了。
男主角一出場就不是一個一直在教育事業上兢兢業業苦幹十幾年,對學生有足夠耐心和有深厚教學經驗的實幹老師,而是一個已經十幾年跟教育崗位不打交道的「新人」。
本身離開與崗位很多年的老師再次回歸就不實際,而回歸也就回歸了。但是一回歸教育崗位就直接擔起「班主任」這一個任務堅重的重擔,甚至還有機會在學校典禮有一段專門的勵志發言 ,這不是鬧著玩?
雖然說男主作為主要角色,是需要有一定光環才能展現該有的圈粉魅力,但是編劇也太腦洞大開了,全程忽略實際情況,想怎麼加光環就怎麼加,完全沒顧及實際情況和觀眾的觀劇體驗。
除了兩位老師的重要人設塑造之外,其中的兩個尖子生的塑造也讓編劇下了不少「苦心」,在生存技能和學習拔尖上特意安排了突出的劇情 出場就被吐槽一片。
對於李燃這一個學生的塑造,編劇主要想以家庭經濟情況不佳,原生家庭不幸的形式去進行刻畫。這看起來有一定的真實性,然而偏偏以一個學生有維持生計的方式,並且還是修手機這一個生存技能,這讓人設失去了真實性。
首先,修手機這樣的行家技能也並不是什麼樣的人都會,何況還是一個學生;其次按照李燃的家庭條件不佳的情況,本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手機,更別提自學成材,能夠精通各種修手機技能了。
程雨杉這一個學霸女同學的塑造同樣浮誇,沒有事實根據。劇中,程雨杉一個數學天才,對數字和邏輯分析尤其敏感。
在塑造角色的數學天賦上,編劇並沒有用學生解決各種高難度題型來刻畫,而是以其在麻將桌上的一段輸出來體現所謂的尖子生形象。
一邊想用真實的學生生活來讓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在高考、高三學生這些熱點話題上吸引關注,一邊又想以特別的、特殊的人設圈粉。
只可惜,真實性和戲劇化結合可不是以脫離實際作為主要發展,《鳴龍少年》開篇就直接在多個方面避開實際展現校園劇情,顯然這一個致命的故事走向是最大的敗筆,開場敗光好感。
不光是劇情上的牛頭不對馬嘴脫離實際,人設塑造上也是亂七八糟,以至於想要展現的看點沒能體現出來,勵志爽劇發展走向使得整個作品失真又懸浮,未播前鼓吹的勵志看點根本沒能圈粉,令人看著難受。
校園劇近幾年以來就因為劇情懸浮而失去觀眾緣 ,本以為這一次由央視這個平台帶來新作,各方面高水準配置下能有一個好的看點。
結果沒想到,才剛首播就在劇情、人設上這般不討喜,開場就淪陷在負面熱議,敗光一開始的好評,看來註定與爆款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