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義務管孫子,但你有義務照顧我」強勢婆婆被兒媳一招打敗
文:藍夢
圖: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在日常相處中,如果婆婆依然以「過來人」的身份高高在上,指責兒媳做這個干那個,多半會引來兒媳的厭惡。
畢竟現在早就不是《知否》中盛華蘭所處的那個年代。
彼時男尊女卑,哪怕明知道婆婆是在算計她的嫁妝,一味地找她麻煩,她也只能忍著。
縱然她蕙質蘭心,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縱然她賢良淑德,一心想為丈夫誕下兒子;縱然她落落大方,執意維護夫家的面子。可一旦落個「不孝」的名頭,那麼即便她是名門貴女,也很難再有容身之地。所以盛華蘭後來有了兒子,成為丈夫眼中的功臣,也不敢在婆婆面前放肆。
現在是男女平等,女人智力、能力等不輸於男人。只要女人想要,多半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女人比男人掙錢都多,在這種情況下,她又怎麼像盛華蘭那樣忍著?
所以婆婆的思想要及時轉變,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與兒媳和諧的相處之道,才有可能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否則迎接她的多半是淒涼。
就比如苗大媽。
苗大媽早年喪夫,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加之又捨不得兒子,於是只能在家裡苦熬。婆婆比較封建,覺得苗大媽克夫,為此從來沒有給過她好臉色。如果不是因為她生的是兒子,如果不是她能忍,甘願給小叔子帶孩子什麼的,估計在那個家裡早就沒有容身之地了。
好在兒子爭氣,上學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後來又娶了市裡的姑娘,如今有房有車也算是安家到市裡了。
按說,她經歷過婆婆的刁難,應該好好對待兒媳才是。哪知苗大媽總想在兒媳面前擺譜,總想讓兒媳像她當年那樣伺候婆婆那樣的伺候她,所以總是在家裡指手畫腳。
即便兒媳說的是對的,她也不聽。有時候連她兒子都看不下去了,指責她事多。每次遇到情況,苗大媽就後悔自己當初生的是兒子,而不是貼心小棉襖。但是事已至此,說再多也沒什麼用。
於是苗大媽更恨兒媳了。好在兒媳體諒她養育孩子的艱辛,並未同她計較。倒是兒子看不下去,直接在不遠的地方租了一個樓,請她搬過去住。
儘管兒子一再表示這是他的主意,苗大媽還是將這筆帳算到了兒媳的頭上。所以在兒媳提出請她照顧孫子時,她一口回絕了。
因為苗大媽的這一決定,兒媳不能出去工作,兒子拚命養家。每每看到累得筋疲力盡的兒子,苗大媽非常心疼,但讓她幫忙帶孫子,她又不甘心,於是就只能這麼看著瞧著,偶爾指責一下兒媳不過是在家帶個孩子,連口熱乎飯都不給丈夫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