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送公公一輛車,讓9歲孩子周末到我家居住,我拒絕了,有錯嗎
網上有一句話說:
「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邊界感,是近年來很熱門的一個新興詞彙。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人際交往中,邊界感的重要性。
所謂邊界感,指的是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忽視界限的存在,隨意突破界限,往往會給生活帶來麻煩和衝突。
01.觀念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有心理學家曾說:「無邊界的關係,是中國特色關係。」
中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傳統的大家族文化,影響著無數國人。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很多人都比較注重親情和聯結,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界限的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正處於一個新舊觀念交替的時期,有些人的觀念已經更新,開始注重個人邊界,但有些人依舊停留在過去,邊界感意識淡薄。
我身邊有兩個朋友。其中一個思想觀念比較傳統,他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熱情又密切,每逢節假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熱鬧又融洽。
他的父母從小就教育幾個兄弟姐妹,要不分彼此,相互扶持。界限對他來說,意味著生疏、隔閡。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他和親人之間親幫親,戶幫戶,凝聚力很強,整個大家庭越來越興旺。
另一個朋友學歷比較高,接受新觀念的能力比較強,比較注重邊界感,他與親人之間的關係,相對比較淡薄。
他和親戚之間,平時很少來往。
大家都專注於過好自己的生活。在旁人眼中,他家少了點「煙火氣」,可對他來說,這樣的生活非常自在。
思想觀念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其實,這兩種觀念各有各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關鍵是看你能夠接受哪一種觀念,更想要哪一種生活方式。
02.大姑子讓9歲孩子周末住我家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她發帖問道:「親戚送公公一輛車,讓9歲孩子周末到我家居住,我拒絕了,有錯嗎?」
網友張妍(化名)是一位老師,去年國慶剛結婚。婆家在某二線省會城市郊區鄉鎮,她和老公丁望(化名)的婚房買在省城。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