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一百萬養過袁詠儀。」
這是張智霖和袁詠儀公開在一起後,香港頂級富豪羅兆輝說的。
然而,張智霖並未理會,反而是直言道: 我很愛她,我不在乎她過去有過誰,只怪自己沒能早點出現,沒有保護好她,讓她受到了侮辱。
言畢,羅兆輝暴跳如雷,立誓要搶到袁詠儀,隨後,他向媒體曝光了自己包養過袁詠儀的事情: 一個月50萬,兩個人在一起兩個月。
果不其然,此事迅速掀起了不可估量的巨浪,張智霖和袁詠儀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但不管媒體怎麼寫,也不管輿論怎麼說,張智霖和袁詠儀始終沒有分手,而男方還將女方寵成了公主。
如今,兩人依然甜蜜如初,但 曾經叱吒商場的香港頂級富豪羅兆輝卻早已離開人世,而且後半生過得窮困潦倒。
究竟是什麼願意讓他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呢?
1964年,羅兆輝出生在香港,不過羅家並不富裕,很小的時候,羅兆輝就體會到了錢的重要性,在那時候年幼的他看來,沒有錢就會餓肚子,所以他一直想著以後必須賺大錢。
14歲那年,因為家裡實在是沒有錢供他讀書,所以他被迫輟學,而為了補貼家用,他只能到處打工掙錢,做保安、銷售等工作,但凡能掙到錢的工作,羅兆輝都願意做。
在社會上晃蕩了兩年,慢慢地, 羅兆輝不再是個愣頭青,成為了一個左右逢源的「機靈人」,後來,他一步步坐上了地產經紀人的位置,拿著九百多元的月薪。
那時候,雖然羅兆輝包裡沒有太多錢,但他年輕且膽大,眼光也還不錯,選擇了當時如火如荼的香港房產市場,為了迅速大賺一筆, 他四處給人畫大餅,讓人為他融資,使他買下地皮建房子,隨後大肆拋售。
果不其然,他靠著這樣大膽的方法賺了不少錢,也迅速成為了當時風光無量的少年富豪。
27歲那年,羅兆輝的身家就已經突破10億。
當然,羅兆輝能在短短幾年裡,成為了香港屈指可數的頂級富豪,靠的不僅是運氣,更多的是他敏銳的眼光。
1992年,香港「重慶大廈」發生火災,大廈持有者想要迅速將大廈甩賣,但因為發生了火災,儘管大廈的出售價很低廉,卻一直沒有人敢接手。
但此時, 羅兆輝卻沒有半點猶豫,拿出一億多買下了大廈,隨後簡單地裝修了一番,就用高於買入價四五倍的價格將大廈轉手賣了出去,正是因為敏銳的商業眼光和審時度勢的商業頭腦,羅兆輝一度被贊為「香港第一神童」。
顯然,羅兆輝的成功就是一個底層「屌絲」逆襲成高不可攀的富豪的典型例子。
此後,羅兆輝的人生更是猶如開掛了一般,混得風生水起,還得到了被稱為「樓市超級狙擊手」劉鑾雄的青睞。
不過,比起大哥劉鑾雄在商業上的「聰明」, 羅兆輝似乎更想學的是對方另一個「技能」,比如怎麼「狙擊女星」。
當時,但凡眾人熟知的女星,十有八九都曾是劉鑾雄的紅顏知己,或許正是因為劉鑾雄在情場上的得意,讓羅兆輝不自覺地心動起來,並依葫蘆畫瓢地學了起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起初,羅兆輝還知道以事業為重,但不知從何時起,是沉溺於一擲千金的快感,還是沉醉於被女明星包圍的感覺,他開始不受控制的肆意揮霍錢財,更糟糕的是,以往被各種商業動向包圍的腦袋裡,慢慢地只剩下各色各樣的美女。
後來, 羅兆輝的風流絲毫不遜色於大哥劉鑾雄,當時,港圈裡稍微好看的女星,不管是十八線,還是當紅,基本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光是媒體曝光且證實過的知名女星就有9個,其中最受眾人關注的便是港姐出身的袁詠儀。
當年,為了追上美若天仙的袁詠儀,羅兆輝算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又是送車、買房,又是製造不經意的小浪漫。
顯然,初入港圈, 單純地像一張白紙的袁詠儀絕對不是情場浪子羅兆輝的對手,慢慢地, 她陷入了羅兆輝的「愛情」裡,以為自己找到了真命天子,殊不知,對方只是圖她年輕貌美,無關愛情。
在一起後,羅兆輝從不吝嗇錢財,每個月光零花錢就會給袁詠儀50萬, 在男方看來,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包養」關係,在女方看來,這是一場正常的戀愛關係。
可沒過多久,袁詠儀就知道了羅兆輝的所謂「愛」只是一場騙局,對方早就結婚了,得知此消息後,她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對方。
但此時,羅兆輝對袁詠儀的「新鮮感」還沒過去,所以他告訴袁詠儀: 我是愛你的,我已經準備和妻子失婚,你給我兩個月時間,我就來娶你。
因為心裡還存著「愛意」,加上羅兆輝有意為之地「哄騙」,袁詠儀選擇給對方兩個月的時間,然而兩個月一過,羅兆輝依然只是嘴裡說著甜言蜜語,卻從未真正做出此前「失婚」的承諾。
此時,袁詠儀終於心灰意冷,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該再次沉淪於對方的「騙局」裡,所以她立刻離開了羅兆輝,並選擇了張智霖。
之後, 或許是出於戀戀不忘,又或是男人的某種心理在作祟,羅兆輝撥通了張智霖的電話,並說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不過,袁詠儀和張智霖並沒有分開,而是成為了甜蜜的一家三口,反觀羅兆輝後來的處境,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和袁詠儀「分開」後,羅兆輝再次陷入了「花花世界」裡,慢慢地,他開始與商業脫節,並且變得越來越自大, 199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羅兆輝的商業帝國潰不成軍。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