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心很軟,實際上,所有從文的人,尤其作家,心地總較一般人敏感、柔軟。三毛的柔軟,是天生的。就這樣,在王洛賓的故事裡,被感動的三毛就做出了決定:她要去找他。
而這個「找」,絕不是一般的「找尋」。但彼時的三毛和王洛賓之間,隔著的不僅是千山萬水,還有千難萬難。但這些,三毛從不放在眼裡,她決心要做的事情,似乎從來沒有做不到過。
1990年4月,在那個台灣人到大陸十分艱難的年月,三毛通過各種努力,報名參加了大陸旅行團。當飛機抵達烏魯木齊時,三毛就匆匆告別旅行團,隻身去了那個她日思夜想的地方:王洛賓的家。這年4月16日,三毛依照夏婕給的地址,敲開了王洛賓的家門......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這年,三毛47歲,王洛賓77歲!
在王洛賓家裡,三毛深情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欖樹》。短短兩三天的時間裡,他們一起做了很多事,她欣喜地把他介紹給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他則帶著她馬踏天山、橫掃荒漠,領略了天山南北的異域風情。
三毛醉了,醉了的三毛甚至在恍惚間感覺彼時陪伴自己的,是那個已離去十多年的荷西。三毛甚至覺得,如果荷西老了,或許,也會是王洛賓這般模樣吧!
幾天後,三毛依依不捨地辭別了王洛賓,但她的心卻留在了大漠,留在了天山,留在了王洛賓那兒。第一次見到王洛賓的三毛,第一次在荷西走後,如此徹底地向一個男人敞開了心扉。和他在一起,即使不說話,竟也那麼舒服。這大概因為心念相通吧!時隔十多年後,三毛再度重溫這種感覺時,她竟不自主地想落淚。
未開口時,她懂他,他亦懂她。三毛欣喜極了,她想大約荷西如果知道這一切,也是會替她高興的吧!用兩三天的時間就將真心交付,這在常人眼裡的不可思議,在三毛這裡卻恰是浪漫。
三毛向來是有一說一的,她把自己的感覺告訴了王洛賓,而王洛賓,卻只沉默著。他的沉默裡,有太多的內容,但三毛都讀懂了。
回到台灣後,三毛就提筆給王洛賓去了一封信。下圖就是1990年4月27日,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
在信裡,三毛寫到:
親愛的洛賓:萬里迢迢,為了去認識你,不是偶然,是天命,沒法抗拒的........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在這封信裡,三毛用文字的形式再一次向王洛賓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三毛是最善於用文字鼓動人心的,她的這封信尤其地攝人心魄。「這是天命,沒法抗拒的」,這句,像是對王洛賓說,也像是對自己和荷西說的。
可以想見,寫這封信時的三毛,已經將兩人的關係前後縷了很多遍。經過這次相處,三毛斷定:王洛賓和自己一樣,也已動心。但懂王洛賓的三毛知道,這個音樂家終究是世俗的,所以,他和她多少有些不一樣,她一直在俗世,卻從未顧慮過世俗。而他,卻總是拋不下世俗。所以,當王洛賓沉默時,三毛只跟著沉默著。
但離開後的這會兒,三毛卻不想再繼續沉默了,她想去爭取,她的一生,一直都在找知己。人生一世,不就是不斷尋找、爭取的過程嗎?如今終於再度在塵世找到了,她又怎會輕易放手?於是,她決定在信裡和他的「世俗」對抗。她寫到:
「我們是一種沒有年齡的人,一般世俗的觀念拘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我不要稱呼你老師,尊敬與愛,並不在一個稱呼上,我也不認為你的心已經老了。」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