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和兒子相依為命,雖然很艱難,但是好在兒子也聽話懂事,日子倒也過得去。
好不容易把兒子供到大學畢業,自己終於也熬到了退休,本想著辛苦了大半輩子,可以頤養天年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兒子不想在本地生活,非要去省城。為了給兒子在省城買房,我原本寬裕的經濟頓時就變得拮据起來。
為了幫兒子減輕壓力,我承擔了兒子的房貸。退休金不夠,就把之前存下的一些養老錢拿了出來。
兒子成家後,我又開始積攢了一些養老錢。後來把一個門面房也賣了,賣房的時候我沒有跟兒子商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手裡大概有80萬左右的積蓄。
最開始我的想法是,這筆積蓄不能告訴兒子。兒子在省城生活壓力大,一直沒什麼積蓄,好幾次從側面打聽我的門面房和退休工資。我含糊其辭地應付了過去。從此,我也對他產生了一些戒心。
但是後來,我一個朋友的經歷讓我改變了想法。這位朋友也是老師,她生前的想法跟我一樣,也沒有告訴子女自己有多少存款。結果她得了急病,很快就走了。走之前甚至沒有留下一句話,她的子女也不知道她有多少存款。
後來子女拿著相關的證明,一家銀行,一家銀行的去查,最終找到了幾十萬的存款,但是整個過程並不順利。子女為此也是十分的抱怨。
出現這件事情後,我就琢磨著,要不要把存款的一些信息都告訴兒子,以防萬一。
但是我還是擔心,兒子得知我的存款後會心生覬覦。
我有這樣的想法不是想跟兒子分得那麼清楚,我主要是擔心兒子的消費觀念。他是那種有一分錢就花一分錢的人,從來不為以後考慮。結婚也好幾年了,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存款的習慣。
但是我卻覺得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存錢。
我擔心兒子知道我的存款後會以各種理由把錢要過去。假如錢都全部給他了,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該怎麼辦?
我為了兒子甚至放棄了再婚,我拉扯他長大成人,後來又幫他娶妻買房子。在我看來,我已經做到了我該做的。
60多歲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就不能追求一下晚年的幸福?
最終,我考慮再三,把我的存款和財產信息全部寫了下來,然後裝在一個信封里,放在了臥室的抽屜里。
我是這麼考慮的,假如我真有個三長兩短,來不及交代,兒子他們只要看到那個信封,就能知道我的財產情況。
看完劉大媽的經歷,我想大家應該也看懂了吧。可以把存款信息用紙質文字記錄下來,以防萬一。但是不要輕易把存款直接交給子女去保管。
當然,每家的情況不一樣,處理事情的辦法也不是唯一的。
我接觸過一些老人,有人說:「子女是父母上輩子的債」。在他們的觀念中,父母就該為子女不計成本地付出,不求回報。
我不同意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體。成年後的子女,不應該再依靠父母生活。而父母最好也不要指望子女去養老。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