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奶奶送快遞還債十餘年:一棵白菜吃三頓,被豆腐乳饞得流口水,還完錢就去回饋社會

2022-04-03

2014年,「快遞奶奶」袁祥珍走紅網絡,年近七旬的袁祥珍背負數十斤重的快遞袋行走於武漢街頭的照片感動了無數網友。

本應頤養天年的她徒步送快遞,全是為了還債。1999年,袁祥珍的丈夫身患癌症,為了治病,母子倆變賣了房產、花光了積蓄,還欠下數萬元的外債。為了儘快還債,兩人開過小餐館、便利店,都以失敗告終。走投無路他們向快借公司借了10萬元高利貸,從此身陷無休止的債務漩渦。

2011年,郵局退休的袁祥珍與做了二十年快遞員的兒子彭爽承包了武漢市黃鸝路周邊的快遞業務。出生於1949年的袁祥珍不服輸,高喊「年輕人能扛六十斤,我也能!」與兒子共同運送快遞。她原以為能在2020年左右還清欠款,卻又遭遇疾病和快遞行業下行的困擾。

袁祥珍在自家快遞站點。九派新聞記者馬驍 攝

別人賺1.5元,我只賺9毛

依靠借貸,袁祥珍在武漢市武昌區東亭小區內張羅起快遞點,她告訴九派新聞記者:「其實,我真心感謝那些放貸的人,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2011年,債務纏身、賺錢無門的袁祥珍找到銀行,期望通過貸款來承包一處快遞點,無可抵押的她不出意料地被銀行拒絕,無奈之下只得尋求於快借公司。

彼時快遞行業利潤高、門檻低,競爭是常態。在一次競價會上,競標方全是快遞機構,僅有袁祥珍一個個體戶。處於劣勢的袁祥珍為了中標,不得不將價格壓得更低。

面對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的行情,袁祥珍動起了腦筋。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她辭退了最初的兩位員工,自己親自上陣,扛著幾十斤的快遞一家家的投遞;為了寄件質量,每件快遞內都裝有泡沫墊,「別人賺1.5元,我只賺9毛」;為了一個好口碑,原本只需送到快遞站的包裹,袁祥珍和兒子堅持送貨上門……憑藉周到的服務和低投訴率,袁祥珍如願拿下周邊幾家企事業單位的快遞業務。

經過兩年多的經營,快遞站收益見漲,袁祥珍和兒子每月能進帳近萬元,比起兒子當快遞員時千元出頭的月薪,袁祥珍感慨自己選擇的正確。「他們(借貸公司)經常來催債,弄得我們壓力很大。」袁祥珍坦然地說,「但我還是感謝他們,沒有他們,我也沒辦法支起這個店子。」

一支胰島素打兩天,一棵白菜吃三頓

高利貸猶如翻滾於雪地的雪球,越滾越大,壓得袁祥珍母子喘不過氣。一筆4萬元的貸款,每月利息便是4000元,儘管有媒體居中調停,有的債主願意免除利息,可餘下的仍是筆不小的負擔。

為了省錢,肉食基本上與袁祥珍母子倆無緣,土豆、白菜、蘿蔔等蔬菜就是每日的餐食,「一棵白菜能吃三頓」。直至近兩年的債務壓力舒緩了些,雞蛋和豬肉末才得以擺上餐桌,「每個月吃兩三次肉。」袁祥珍表示。有時有人送來一罐豆腐乳,袁祥珍都會被它的香味饞得流口水。

袁祥珍身患高血壓和糖尿病,每日需自行注射胰島素。為了省錢,她把26個注射單位減至16個,這樣一來便能多用一天。為了節省住宿費,袁祥珍將快遞點略加改造,裡屋放置一張木床、一張躺椅,每晚幹活至深夜,睏了便與滿屋的包裹一同入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而後幾年,本就疾病纏身的袁祥珍查出了肝硬化,住進了醫院。為了治病,債台高築的母子兩人又添了筆新的債務。如今的袁祥珍,每月吃藥需花費2000餘元,這給原本拮据的她添上新的負擔。

當時的袁祥珍正陷入「越省債越多,越苦越多磨難」的魔咒,媒體的出現令她見到一絲希望。

梳妝檯擺滿各式藥品。九派新聞記者馬驍 攝

輟學青年留做學徒,走上大型企業崗位

「2013年是最難的一年,要不是全社會的幫助,我多半撐不過去。」

快遞站開張的第一年,基本處於虧損狀態,正當袁祥珍一籌莫展時,一張照片改變了她的命運。2014年,時年65歲的袁祥珍身背快遞袋行走於雨中街道,瓢潑大雨中的她擔心快遞被打濕,脫下外套覆蓋在快遞袋上。路過的行人用手機拍下老人淋雨奔走的照片,發送給了媒體,袁祥珍自此走紅於網絡。

眯著眼湊近手機、背著半人高的包裹,不會騎車的袁祥珍徒步於夏日街頭,「快遞奶奶」的形象廣為傳播,也給她帶來了不少關注。「你看,你看,有個廣東的女孩給我轉了2000塊錢,又充了500塊錢的話費。」袁祥珍拉著記者的手,指著筆記本上的每一筆記帳說道:「別人給我的每一筆錢,別人對我的每一分好,都記著在。我就想著以後能回饋他們,回饋這個社會。」

袁祥珍與鍾繼輝。九派新聞記者馬驍 攝

袁祥珍受到關注後,來自湖北孝感的鐘繼輝來到她身邊。2016年,武漢一家本地郵局派來7位志願者,免費為袁祥珍幫忙打理快遞點。義務勞動乏味無利,其餘志願者來了幾天便不見人影,僅有鍾繼輝天天都來,幫忙整理、運送包裹,一干就是三年有餘。

就這樣,高中輟學的鐘繼輝成了袁祥珍與彭爽的學徒。袁祥珍將鍾繼輝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孩子,一口一個「麼兒」,一家人共同吃住。鍾繼輝也在兩位「老快遞人」的輔導下,積累實戰經驗,最終從「失業青年」變身武漢某大型國企的聘用人員。

如今,工作忙碌的鐘繼輝仍會抽空來到袁祥珍的快遞點,義務打理包裹,袁祥珍曾執意為鍾繼輝支付報酬,卻被他嚴詞拒絕。鍾繼輝向記者表示,「我才三十來歲,沒有成家,也沒什麼壓力,那筆錢還是先供袁媽媽還債吧。」

等把錢還完,就去回報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2018年以來,快遞行業下滑得厲害。」彭爽介紹,近幾年武漢中心城區的快遞業務向遠城區遷移,單件快遞的價格也低了。同小區內的幾家快遞點,十年來走馬燈似的更換,唯獨袁祥珍這家挺立依舊,可利潤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曾經堆得滿滿當當的房間,僅剩下幾十件包裹。九派新聞記者馬驍 攝

「你看這十來平米的房間,以前都是堆得滿滿當當,裡面的屋子也是。」鍾繼輝指著房間裡幾十件包裹向九派新聞記者表示,四五年前與滿地的快遞件共同入眠的場景不復存在,「寄件量起碼少了一半。」

回想起疫情期間小區封閉,袁祥珍說道:「那段時間一分錢進帳都沒,但是還是得還錢,還要付藥費、房租和水電費。」水電費滯納,袁祥珍和兒子住在斷水斷電的屋子裡,最終是好心人替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面對驟減的業務,袁祥珍顯得很淡定,「我們保質不漲價,原來一件賺1塊錢,現在賺6、7毛。」在她看來,最艱難的時光已然度過,哪怕還剩十來萬的欠款,還清也是遲早的事。

「我相信生意會好起來的,等到把錢還完,我就去回報那些幫助過我的人。」袁祥珍表示做人得自力更生,更要懂得感恩社會。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