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出於一個學者情懷,又或許是出於一個母親對她的孩子的愧疚,謝母覺得,不應該讓蕭芳芳一直為了家庭拍戲,她應該讀書識理,去認識這個世界。
謝母為蕭芳芳請了四名家教,兩個教中文,兩個教英文。中文老師教蕭芳芳從詩詞歌賦,到賞析現代文學,英語老師除了教她英語,還有一些國際禮儀。從英國文學聊到莎士比亞,老師看著好學的蕭芳芳對她說:「你真應該去英國進修一下戲劇表演」。
蕭母也非常注重興趣愛好上面的培養,繪畫、騎馬、功夫。蕭芳芳也樣樣精通。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蕭芳芳成功抓住香港武俠劇的熱潮,開始轉型。演起動作戲來也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1960年,蕭芳芳在一系列師妹下山的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披著披風、背著寶劍,行俠仗義,更是與當紅演員于素秋成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1960年到1968年8年時間,香港影視圈迅速發展,當紅演員一天趕兩三組戲,一連幾宿不回家是常態。蕭芳芳共出演209部電影用蕭芳芳自己的話來說:「那幾年就是老天爺賞飯,大家都盼著這樣的日子,偷著樂唄」。
蕭芳芳因轉型成功、形象出眾迅速成為60年代年輕人的偶像。21歲的蕭芳芳在形象上更擔得上「女神」這個稱呼,因為從小習武,蕭芳芳身上自帶一股英氣。劍眉鳳目,巧笑嫣然。令不少男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
佳男俊女初相識 1968年,憑借出眾的外貌出演龍剛導演的《窗》,也是這個時候認識了她的初戀——謝賢。
謝賢此時已憑借《神鵰俠侶》楊過一角迅速走紅,家喻戶曉。謝賢第一次見到蕭芳芳,就被眼前這個女生獨特的氣質吸引,她安靜得像一幅畫,讓人忍不住地去靠近,去欣賞。縱使謝賢已經和許多女明星搭過戲,這樣的女生他還是第一次遇見。
謝賢在這部戲裡面扮演男一號,在片場,謝賢會積極地和蕭芳芳討論下一幕要拍的戲份,會每天拍完戲以後主動送蕭芳芳回家,寧靜的街道上只能聽到彼此的腳步聲和心跳聲。在片場,兩個人仿佛有著獨特的默契,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工作進行得格外順利。
一天傍晚,謝賢向蕭芳芳提出拍完戲共進晚餐。餐廳的燈光並不明亮,但氛圍足夠承擔起「約會」二字,善於找話題的謝賢無需費力就哄得蕭芳芳捂嘴大笑。吃到一半,謝賢深情地望著蕭芳芳說出那句積壓已久的話:「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也許是今晚的氛圍太美妙讓人不忍戳破,也許是眼前這個大男孩的笑容太過閃耀,讓人不忍拒絕。就這樣兩人談起了戀愛。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