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王羽去世,享年80歲,傳奇的一生落下了帷幕。
王羽,67歲和甄子丹對打堅持不用替身,因愛打架、重義氣而加入臺灣第一幫派,一個亦正亦邪的功夫巨星.
曾憑借百萬票房電影《獨臂刀》,成為60年代香港首席武俠小生,後來轉型做導演,更是成為功夫格鬥電影的開山鼻祖。
而在戲外,王羽的人生比電影還精彩。暴躁好鬥的他,經常霸占社會新聞頭版, 加入幫派、身上還牽扯不少血案。
外界都過於關注他的暴力負面,卻忽視了一位現實版的「古惑仔」對功夫片的貢獻,和他獨特的武俠風格,對成龍、陳可辛、昆汀·塔倫蒂諾等演員、導演的深遠影響……
01、酷愛打架:圈內做梟雄,戲外入幫派
邵氏金牌導演張徹,是出了名的脾氣火爆,罵人也狠。
面對在片場喝酒、打架、遲到的王羽,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為什麼不管呢?張徹知道,這傢伙是天生好鬥,能在功夫片打出陽剛猛烈的神韻,也是他那副不打不爽的身子骨造就的。
王羽17歲之前,在上海體育學院讀書,已經是 上海灘很出名的孩子王。
後來跟隨父母到香港,本想讓他做個土木工程師,最後還是因為打架斗毆而退學。
不過,年少的王羽在空手道、格鬥術、擒拿術、傳統武術方面不斷精進,為他日後闖蕩香港和臺灣打下了扎實基礎。
在邵氏出道後,王羽和岳華打過兩次架,岳華當時是鄭佩佩的男友,傳聞起因是鄭佩佩誤占了他的車位,王羽不滿而發飆。
戲如人生,剛烈孤傲、豪邁反叛、不畏強權,王羽在電影里更像是在演自己。
「邵氏這個公司,壓榨演員,拍片子越來越像流水線一樣糊弄人。」1970年,王羽躊躇滿志,決心追隨鄒文懷創立嘉禾。
為了防止邵氏用合同拖住自己,王羽一夜間偷走上百份合約毀掉,事後他直接撂下話: 兄弟們不值這個價!活脫脫一個仗義俠客的樣子。
不過,真正讓王羽轟動江湖的打架事件,是 「杏花閣血案」。
1976年,臺灣四海幫和正在杏花閣吃飯的王羽發生沖突,事後王羽立馬帶人去報仇,最後對方有人中槍,還有人傷到頭和內臟。
如此驚險火爆的場面,在後來的 「天廚餐廳」「 法庭大廈」繼續上演,那時王羽以竹聯幫骨幹的身份,先是被砍到重傷住院,後又組織成員教訓四海幫請來的調解人。
從此之後,王羽漸漸淡出演藝圈,也坐穩了無法撼動的大哥「交椅」。
社會大哥仗義重情。看著成龍憑借《醉拳》出名後,依然在羅維手下拿著低片酬、鬱郁寡歡,他直接讓羅維放成龍去了嘉禾。
羅維不甘心,又找到社會人員去教訓成龍,也是他挺身趕走打手。
02、三代人的偶像:不用替身,實力張狂
「香港武俠電影有三個高峰:王羽時代、李小龍時代,最後才是成龍時代 。」
王羽可以說是初代武俠片的巔峰巨星。其成名作《獨臂刀》,賣了百萬票房,徹底顛覆黃梅調電影霸屏的傳統。
男演員不再是談情說愛的工具人,真刀真槍進入實戰;觀眾們放棄陰柔的女性黃梅戲劇情,迷上陽剛的暴力美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王羽也不負眾望,接連主演《金燕子》《獨臂刀王》《龍虎鬥》等功夫片 ,拿下連續四年的票房冠軍。
很多人覺得王羽很傳奇,姜大衛、狄龍剛進邵氏都只是跑龍套,他的臉沒有帥出天際,也沒有家族背景支撐,出道卻能做男主。
可別忘了,張徹看上的是王羽的實力,是他自由切換上海話、粵語、國語的優勢,是他從三層樓跳下不用替身的敬業。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王羽的氣質,從眉宇、眼神、嘴角間的孤冷怒色,到武打招式里的剛猛大氣,完美契合古龍和金庸筆下的俠客形象。
67歲時,陳可辛邀請他出演《武俠》,有一場戲和甄子丹對打,他坐在椅子上一腳踢到對手,堅決不用替身。
「我又不是來拍大頭貼的!」英雄遲暮,氣性未改。為了達到效果,王羽向甄子丹發起「快來砍我」的挑釁。
作為導演,王羽同樣盡全力開辟「獨臂刀王」系列,留下了很多經典佳作。
1970年,他自導自演《龍虎鬥》,開創肉搏代替刀劍的武俠電影先河,後來他的電影更被昆汀·塔倫蒂諾稱贊為 「武俠片中的漫威宇宙」。
昆汀,世界著名導演、影評人,特別崇尚暴力美學。王羽在他心中,是中國武俠電影史上最偉大、最具創新的導演之一。
脫離邵氏後,王羽更多演的是張狂兇狠的大反派,劇里加入黑幫的故事設定,也和他現實中幫派經歷吻合,果然是個叛逆的孤膽梟雄啊!
這種復雜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波狂熱粉絲,其中還有我們熟知的香港巨星和導演。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