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要求她「每月給婆婆3千」當孝親費,她喊「給婆婆錢天經地義?她又沒生我養我」黃越綏「點出關鍵問題」:沒必要

2022-04-06     言諾     17594

從婆婆們的角度分析,她直言:「如果婆婆夠理性,就會想到,親生兒女都未必真的孝順,怎能要求媳婦孝敬妳呢?」她認為老一輩不能被動地等待晚輩獻殷勤,而是改變自己的作為,少幫兒女做牛做馬,自己孝敬自己,還比較輕鬆愉快。

老公要求她「每月給婆婆3千」當孝親費,她喊「給婆婆錢天經地義?她又沒生我養我」黃越綏「點出關鍵問題」:沒必要

以上圖片來源:黃越綏臉書

婆媳關係真是一門大學問!尤其現在新舊世代觀念差異大,更應該好好溝通才對~妳認同黃越綏的話嗎?

為什麼男人總是搞不定婆媳問題?因為面對母親時,他不能插手婆媳紛爭,而面對妻子時,他又管不了,就乾脆裝聾作啞以保平安。 婚後在婆家要面對的將來完全是個嶄新局面的開始,令人既期待又惶恐。才會有人揶揄說:結婚對人類而言,其危機意識與飛蛾撲火應屬同一等級。

要融入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但最重要的是:

一、先調整好已是人妻的心態,不能一成不變的把過去在娘家的習性當作嫁妝,隨身攜帶著。

二、不必傳統到嫁狗隨狗般的鄉願,但至少要能夠做到入鄉隨俗,謙虛的學習,尊重婆家既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生活可以交流,但不要眷戀過去單身或在娘家時的自由自在,更毋須無聊到拿婆家和娘家來做無謂的比較。

四、一定要和婆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它對妳在婚姻經營的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助力。

五、婆婆未必真懂得兒子成年以後的內心世界,但至少她最清楚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性,若能向婆婆多討教,可避免或減少踩到丈夫的地雷,應該算是趨吉避凶的捷徑。 如果能夠把握以上原則並力行的話,相信婚後跟不跟公婆住已經不是問題,因為妳早已經融入成為一家人了。

現代的婆婆們也漸漸認清現實,學乖了;與其為了要維持家庭圓滿、子孫滿堂的成就感,好不容易才把兒女拉拔長大,如今卻又得重操舊業,賣力帶起孫子來。有人的理由是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沉浸在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上,有人則認為三代同堂是種彼此有被需要的存在感,更有人認為同住可以為雙薪的兒媳們分擔家計,也有人是單純拗不過兒媳的請求,才同住一屋簷下的,看來還是有願意或希望能夠和兒媳們同住的。 怕吃力不討好退而求其次,或是只想明哲保身,而選擇不與兒媳同住的現代婆婆,似乎明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雖然很幸運地擁有孝順的兒子和媳婦,甚至媳婦經常會用撒嬌的口吻希望我能夠與他們久住,每次和可愛孫子分手總是依依不捨,但對於長期習慣獨居卻又能享受寂寞的我而言,能繼續享有獨立自主又不必被干擾的生活空間,是種莫名的幸福感。

雖不常同住但總有家庭聚會的機會,在兒媳真誠的美意下再不成全的話,也就顯得矯情了,因此基於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瞭解女人,以及欲把媳婦視如己出的前提下 ,一開始就開誠布公的約法三章,類似:廚房只容得下一個女人,因此主副手輪流當;女人間的事自己解決,不用請兒子或丈夫來當翻譯或裁判;既然彼此都期待擁有如此善緣,一定要珍惜並用超越家人的心情,來感恩和回饋等等。幾年下來,我們都做到了。 因此,到底要不要跟兒媳一起住?完全依彼此的性格、環境的需求、付出的意願和溝通的能力,來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