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兒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兒女不知感恩,父母受罪。然而,父母不懂得感恩,子女也會很受罪。俗話說得好,父母越慈愛,子女越孝順。父母越不慈愛,子女越不孝。
有些父母,明明享受著這個孩子的贍養和孝敬,卻又擔心了另外一個經濟不好的孩子的生活。於是,劫富濟貧就由此而生了。
01、公婆隨大兒子搬進新房住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麼兒。這話一點也沒有錯。在楊欣的婆家,公公婆婆更是毫不掩飾對小兒子的喜愛和嬌慣。
楊欣嫁進婆家時,婆婆哭窮,說辛苦拉扯大了兒子,兒子結婚成家了,不應該再啃老。於是,楊欣和老公不得不在楊欣父母送的陪嫁房裡結婚。直到婚後第五年,老公才在楊欣父母的幫助下,湊齊了首付,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
可輪到小叔子結婚時,婆婆依舊在大兒子面前哭窮,卻背地裡把自己的全部積蓄拿給小兒子買婚房。原以為可以憑此功勞在小兒子家住下來養老,結果卻遭到了弟媳婦的反對,公公婆婆只好借著幫大兒子帶孩子為由,灰溜溜來到了大兒子家。
對於婆婆的虛偽和好面子,楊欣不屑於計較。只是讓她有些措手不及的是,新房公婆沒出一分錢,可搬家入住,公婆卻沒有自知之明,反而早早就開始張羅著搬到新房子去住。
楊欣心塞,卻也無可奈何,她也沒辦法撕破臉皮要求公婆搬回老家住。於是,明明是搬家這樣的大喜事,楊欣卻無法高興起來。
02、婆婆給小叔子打電話,讓他一家人來蹭住
而更讓楊欣心塞不已的是,婆婆自己一邊占著大兒子的便宜,一邊卻又打電話讓小叔子一家來蹭住,說你嫂子的陪嫁房現在閒置了下來,你們帶著孩子過來住吧,都在同一個城市,還可以相互照應。更何況,省城教育比縣城教育好很多,你們不必死守著縣城的那點房產。
一開始,婆婆是背著楊欣打的這個電話。而老公雖然得知他父母的決定,卻也沒有對楊欣如實彙報。因此,當婆婆跟楊欣開口要陪嫁房時,楊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婆婆對此的解釋是,他們跟著大兒子來到了省城說話,可小兒子卻還在落後的縣城受苦受罪。他們整日坐立不安,希望小兒子一家也能在省城安家,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婆婆對小叔子的寵愛,讓楊欣有時都不得不懷疑,自己的老公,應該是公婆撿來的,不是親生的,否則同是親生兒子,為什麼公婆的待遇會相差這麼大?
楊欣看向老公,希望老公來決定。畢竟這是他們的家事,可老公卻只是沉默,然後就勸楊欣,你的那套陪嫁房與其空著浪費,不如就先借給我弟弟一家住。等他們以後買了房子安了家,我們再出租。
03、大兒媳賣掉陪嫁房
老公的妥協,讓楊欣挺看不起的。在本質上,老公就是一個愚孝男,心軟又拎不清,否則也不會輕易就被公婆所拿捏住。
楊欣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給自己的父母打了個電話,然後翻出房產證,把房產證給回父母,讓父母代為賣掉這套陪嫁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看到楊欣寧可賣掉陪嫁房,也不願意借給自己的小兒子一家住,婆婆立馬就跳了起來,說楊欣沒人情味,太自私無情了。
但婆婆的問責,並沒有讓楊欣妥協。她很清楚,從她妥協接納公婆搬來同住那天開始,自己就落了下風。可即便如此,她也不願意讓小叔子一家占著她父母的便宜,招搖過市。
房產證被父母帶走了,小叔子一家借住陪嫁房的打算也落空了,婆婆為此跟楊欣吵了好幾次,而老公也跟楊欣陷入冷戰當中。楊欣沒有妥協,只是家裡多了公婆的挑撥離間,楊欣也不確定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今日話題:
你認為楊欣不肯借陪嫁房給小叔子一家住,是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