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
圖/來源於網絡
婆婆要不要給兒媳婦看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有的婆婆覺得不應該,至於理由也很簡單,她已經為了整個家忙活一輩子了,現在想稍微的歇歇。
有的兒媳婦覺得應該。在孩子最小的時候,是媳婦最難的時候,所以婆婆應該幫襯,特別是現在,單靠男人養家,太吃力了,如果婆婆能夠幫忙帶孩子,那麼小夫妻的生活壓力就會小很多。
其實兩人都沒有說錯。家庭里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而不是本質上存在錯誤,所以即便是清官,也很難做出最為公正的判斷。
比如被兒媳婦趕出家的童阿姨。
首先聽到這句話的人,大概會同情童阿姨而轉身指責兒媳婦,說她不懂得孝順,竟然將婆婆趕出家門。
俗話說得好:婆婆也是媽,也算是個長輩。縱然她有千錯萬錯,也不該將其趕出門。再說老人都老了,想要照顧自己都困難,此時讓她無依無靠的流浪,這媳婦的心也太狠了。
然後就是罵童阿姨的兒子。好歹是自己的親母親,怎麼就任由兒子將母親趕出去了。
然而,如果你曾了解之前的事情,大概就不會如此憤慨了。
童阿姨丈夫走得早,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她感覺特別發愁,於是決定改嫁。對於她的決定,公婆是支持的,只是求她一定要帶著孩子。無他,兩老口的身體不好,整天吃著藥,擔心自己照顧不了孫子。兒子又是一根獨苗,孫子真要有個好歹,他們可真就沒有奔頭了。
對於二老的心意,童阿姨是知道的,再說也是她自己的骨肉,她也不捨得,於是改嫁的心思雖有,但一直沒有碰到合適的。
時間長了,童阿姨也就沒有了那份心思,於是將孩子託付給公婆,她去城裡當保姆了。由於她幹活勤快,所以受到了僱主的賞識。
僱主是個男人,早年喪妻,自從孩子長大以後,他倍感孤獨,覺得童阿姨人不錯,就想娶她做個伴兒。這件事情遭到了童阿姨的婆婆與僱主兒女的反對,但這兩人就像是鐵了心非要結婚。
童阿姨公婆眼攔不住,只得認命帶著孫子過。僱主的孩子不一樣,他們都長大了,人又有本事,所以愣是沒讓他們領證。
也正是因為這一出,所以在僱主去世以後,童阿姨被僱主的兒女送回了村裡。
當年,童阿姨要離開,就讓她的兒子成為笑柄,這些年一直在村裡人面前抬不起頭;如今童阿姨被送回來,又讓她兒子成為了笑話。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