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2022-04-08     言諾     12345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時隔二十多年,你再說因為這樣的個性,我們沒辦法繼續婚姻?

這是不是打自己的臉。打也就算了,大可以公然提出失婚的事宜,何必在背地裡彩旗飄展,家中卻一片死寂?

當然,婚姻是一雙具有排他性的鞋子,誰的鞋子只能自己穿才知道合不合腳。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或許金庸在這段婚姻中感受到了不滿,但這絕對不是他出軌的理由。

一代江湖大宗師,行事就是光明磊落,為何要暗蹉蹉地搞見不得人的事?只此一事,就足以證明金庸其人並無宗師之賢。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玫看破了婚姻、愛情的同時,幾乎連人生也看破了。

她拋開了丈夫,丟下了孩子,哪怕自己老來孤獨無依,也不想去打擾金庸,包括她的孩子。

很多資料中說,朱玫晚年淒涼貧窮。事實上,朱玫並不貧窮,只不過她過得太苦了,那苦被外界解讀為了貧窮。

殊不知,這「貧」非物質之貧,而是精神世界的荒蕪。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金庸自以為給了朱玫《明報》的股份,以及豪宅,就可以保障她一生衣食無憂,生活不愁。可是,金庸寫盡了江湖兒女的情仇,偏偏讀不懂朱玫內心的仇苦。

這種仇不是恨到對方去死的仇,而是與人生,與事物老死不相往來的仇。這苦不是生活貧苦,而是內心世界苦到糖也沒辦法緩解的苦。

所謂情感創傷足以讓一個人毀滅,朱玫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在為愛情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所有之後,看到背叛事實時,卻沒有歇斯底里地與金庸鬧,與林樂怡互撕,那就只說明一個問題:她絕望了。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這就是「哀莫大於心死」吧!十年婚姻內出軌,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那都是一場不敢揭開的噩夢。

朱玫在嫁給金庸的時候,過得是優渥的大小姐生活,她與父母對抗,達成了這樁婚姻。

她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來幫助丈夫事業重起。她生兒育女,里外兼顧,只為讓丈夫專心寫自己的作品。

結果呢?人家因為心情不好就公然出軌了,而且對方不過是一個不識幾個大字,與之沒一點共同語言的小姑娘,年輕是資本嗎?

當年朱玫也有呀,她比金庸小了11歲!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流年抵不過現實,金庸出軌,外界紛紛解讀這位大才子在婚姻生活中不幸,解讀其內心煎熬。甚至到後來,媒體將他與林樂怡的相識相戀視為一段佳話。

偏偏,沒有人去感受朱玫的內心。她的痛不是失去了男人,不是失去了偌大的江山,而是在自己付出一切之後,得到的只是刺骨之痛。

1976年,金庸撕掉失婚書,朱玫鐵了心拒絕:離都離了,沒有回頭路

當年,《明報》的總編輯雷傳坡結婚時,朱玫與金庸早已經失婚了,但他們都作為舊相識參加了這個婚禮。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