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齋月以來,巴以衝突持續升級。雙方或發射火箭彈,或出動空襲。此次齋月衝突,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7年來爆發的最大規模衝突。衝突的持續擴大,引來世界各國的關注。有人稱,或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
自以色列建國之後,與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衝突就沒有停止過,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打了五次,最後都以以色列勝利結束。這讓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巴勒斯坦對於以色列的仇恨,越來越大,一直在尋找機會試圖通過第六次戰爭,聯合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將以色列滅國,將猶太人趕走。
眾所周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一部分源於宗教因素。比如此次衝突就是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因宗教信仰活動而導致雙方爆發衝突。一部分源於爭奪耶路撒冷這個被西方几乎所有宗教信仰者稱之為「聖城」的地方控制權。
1980年,以色列國內通過法案將耶路撒冷定為國都。8年後,巴勒斯坦同樣將耶路撒冷定為國都。然而兩國的行為都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耶路撒冷被兩國一分為二,西邊是以色列的國都,東邊是巴勒斯坦的國都。那麼,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分析,誰才是耶路撒冷真正的主人?
本期視頻就來講一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與耶路撒冷的淵源。喜歡的朋友請點贊支持一下。
耶路撒冷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城市,因為這裡是許多宗教信仰者心中的聖城。它大約有5000年的存在歷史。
最早的時候,由巴勒斯坦地區的居住民,迦南人建立,並取名為耶路撒冷。後來,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接受耶和華的「賞賜」,在迦南地居住下來。此後,亞伯拉罕的子孫就和迦南人展開了長期的鬥爭。最終,亞伯拉罕的後代在此地建立了統一的國家。
猶太人的祖先在占領耶路撒冷後,便在這裡修建第一聖殿,用來開展宗教活動,即所羅門聖殿。
後來希伯來國被分裂為南北兩塊,但耶路撒冷仍被猶太人掌握。直到公元前5世紀,在兩河流域興起的新巴比倫王國,攻陷了耶路撒冷,焚毀了聖城。後來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流亡的猶太人重返這個地方,再次修建城市和聖殿。
之後,羅馬人攻陷了這個地方,將猶太人辛苦建立的聖城,再次付之一炬,僅留下聖殿的一面牆。
跟隨羅馬人來到這裡的不只是毀滅,還有基督教。眾多的基督教徒在這裡修建教堂,並堅信這個地方就是聖子耶穌降生和殉難之地,由此耶路撒冷除了被猶太教定義為聖城之外,也被基督教認為是聖地。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占領了這片地區,耶路撒冷被置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哈里發統治之下。
城內迅速地建立起一座座清真寺,隨後眾多的穆斯林開始堅信此地是真主安拉的得道之地,於是他們把此地看作是除了麥加、麥地那之外的第三座聖城。
在阿拉伯帝國統治這個地方之後,耶路撒冷先後多次易主,土耳其人來過,歐洲基督教的十字軍來過,埃及的蘇丹也來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直到16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崛起,這個地方才開始歸於和平。在鄂圖曼帝國統治下的耶路撒冷雖然失去了它應有的宗教光芒,但卻獲得了將近400年的和平。由於鄂圖曼帝國在境內實行多神教,不禁止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所以在奧斯帝國統治時期,在耶路撒冷,三教教徒和平共處。即使在宗教活動中,也沒有爆發嚴重的衝突。
既然如此,後來又為什麼會在耶路撒冷爆發嚴重的宗教衝突呢?這與英國人有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1917年,協約國之一的英國在占領加薩走廊後,繼續向前推進,擊敗鄂圖曼軍隊順利占領耶路撒冷。從此這個地方就被英國人一直統治,直到二戰結束。
在英國人占領耶路撒冷之前,這個地方的猶太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雖然鄂圖曼帝國不強迫民眾信仰伊斯蘭教,但在推行政策上還是以伊斯蘭教為主,所以很多猶太人在英國人到來之前,紛紛前往歐洲國家生存。
英國人在占領耶路撒冷後,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進一步擊潰鄂圖曼帝國,於是由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出面,致函猶太人,承認在戰後,將全力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史稱貝爾福宣言。在聯繫猶太人後,英國又聯繫阿拉伯人,承諾在戰後承認阿拉伯獨立。由此英國人獲得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支持,很快將鄂圖曼帝國從內部瓦解。
鄂圖曼帝國瓦解後,猶太人根據英國人的承諾,開始紛紛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雖然因為猶太人增多導致阿拉伯人強烈反對,讓英國一度限制猶太人移民人數,然而在歐洲生活艱難的猶太人,被逼無奈下還是強行來到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人在歐洲的日子並不好過。早在19世紀之前,歐洲就已經存在反猶主義。這其中,俄國的反猶主義尤其嚴重。
19世紀末,俄國開始大量驅逐、殺害猶太人。於是一部分猶太人移民去了美國,一部分去了巴勒斯坦地區,還有一部分被俄國沙皇殺害。其中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大部分都是錫安主義者即猶太復國主義者,他們認為猶太人應該在猶太人祖先生存的地方即以色列地區重建猶太家園。
這些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後,開始在定居地創建青年自衛防禦組織。然而在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下,猶太人的生存狀況仍然惡劣,這導致幾乎一半的猶太人離開了巴勒斯坦地區,剩下的猶太人仍在苦苦堅持。
1917年,猶太人得到了英國政府幫助建國的承諾後,開始大規模的向巴勒斯坦移民。隨後歐洲和美國等地方遭遇經濟危機,政治局勢發生變化,更多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到了1931年的時候,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占整個地區人口將近百分之二十。
到了1941年,由於納粹德國在歐洲實行嚴重的種族屠殺政策,導致更多的猶太人來到這個地方。此時,猶太人已經占據巴勒斯坦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隨著猶太人的增多,與阿拉伯人的矛盾衝突也開始不斷。猶太復國主義者,為了應對衝突,開始走向極端,通過恐怖襲擊的手段,摧毀阿拉伯村莊,殺害阿拉伯平民。
二戰結束後,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已經達到了60多萬。由於受到種族屠殺的影響,大部分猶太人開始強烈要求復國,甚至為了達到復國的目的,開始採用極端的手段。1947年,隨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衝突的不斷升級,英國對這一地方的統治越來越難。
最後英國選擇將自己捅出來的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英國人很快便宣布對這一地區進行託管。聯合國在接受問題後,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於是採取折中方案,同意巴以分治。將耶路撒冷置於聯合國的控制下。
此方案出台後,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對,因為占據地區總人口三分之一的猶太人,可以依據此方案分得一半以上的土地。隨後反對的阿拉伯人開始發起對猶太人的進攻。雙方從小衝突開始,不斷擴大,最後演變成為一場戰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而猶太人在聯合國議案通過後,便緊急籌備立國事宜,最後於1948年宣布建國。剛剛建國後的以色列立刻與阿拉伯人進行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在這場由衝突引發的戰爭中,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在巴以有衝突時,英國人選擇袖手旁觀,不予理會。但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戰爭時,英國卻和美國一起支持以色列,導致阿拉伯國家落敗,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比聯合國規定的增加了6000多平方公里。同時導致近百萬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此後,以色列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逐漸站穩,並多次主動發起對阿拉伯國家的進攻,如空襲伊拉克,伊朗等穆斯林國家。導致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恨不斷擴大,到如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已經沒有和解的可能。
縱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猶太人曾長期居住於此,也在此地創造了民族與宗教文化。但是他們也曾在外力的強迫下,多次被迫離開巴勒斯坦地區。而在他們離開以後,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都曾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主人,同樣創造了自己的文化。
再加上,猶太人、阿拉伯人,包括猶太人之前就居住在迦南之地的迦南人,在血緣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耶路撒冷實際上是他們共同的文化遺產。到了近代,一方面猶太復國主義高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英等大國的參與,導致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成為巴以衝突的癥結之一。很難說沒有這些外力的影響,巴以之間將走向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大國勢力當年沒有參與到這個地區,那麼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參考資料
陳興海.聖城耶路撒冷主權之爭的歷史由來[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1,(第5期).
任忠英.巴以衝突的民族和宗教根源[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第6期).
李薇.阿利亞對以色列建國的影響[J].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