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爭奪聖城,持續半個多世紀,誰更應該離開耶路撒冷?

2024-02-12     緣分     4488

直到16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崛起,這個地方才開始歸於和平。在鄂圖曼帝國統治下的耶路撒冷雖然失去了它應有的宗教光芒,但卻獲得了將近400年的和平。由於鄂圖曼帝國在境內實行多神教,不禁止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所以在奧斯帝國統治時期,在耶路撒冷,三教教徒和平共處。即使在宗教活動中,也沒有爆發嚴重的衝突。

既然如此,後來又為什麼會在耶路撒冷爆發嚴重的宗教衝突呢?這與英國人有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1917年,協約國之一的英國在占領加薩走廊後,繼續向前推進,擊敗鄂圖曼軍隊順利占領耶路撒冷。從此這個地方就被英國人一直統治,直到二戰結束。

在英國人占領耶路撒冷之前,這個地方的猶太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雖然鄂圖曼帝國不強迫民眾信仰伊斯蘭教,但在推行政策上還是以伊斯蘭教為主,所以很多猶太人在英國人到來之前,紛紛前往歐洲國家生存。

英國人在占領耶路撒冷後,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進一步擊潰鄂圖曼帝國,於是由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出面,致函猶太人,承認在戰後,將全力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史稱貝爾福宣言。在聯繫猶太人後,英國又聯繫阿拉伯人,承諾在戰後承認阿拉伯獨立。由此英國人獲得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支持,很快將鄂圖曼帝國從內部瓦解。

鄂圖曼帝國瓦解後,猶太人根據英國人的承諾,開始紛紛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雖然因為猶太人增多導致阿拉伯人強烈反對,讓英國一度限制猶太人移民人數,然而在歐洲生活艱難的猶太人,被逼無奈下還是強行來到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人在歐洲的日子並不好過。早在19世紀之前,歐洲就已經存在反猶主義。這其中,俄國的反猶主義尤其嚴重。

19世紀末,俄國開始大量驅逐、殺害猶太人。於是一部分猶太人移民去了美國,一部分去了巴勒斯坦地區,還有一部分被俄國沙皇殺害。其中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大部分都是錫安主義者即猶太復國主義者,他們認為猶太人應該在猶太人祖先生存的地方即以色列地區重建猶太家園。

這些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後,開始在定居地創建青年自衛防禦組織。然而在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下,猶太人的生存狀況仍然惡劣,這導致幾乎一半的猶太人離開了巴勒斯坦地區,剩下的猶太人仍在苦苦堅持。

1917年,猶太人得到了英國政府幫助建國的承諾後,開始大規模的向巴勒斯坦移民。隨後歐洲和美國等地方遭遇經濟危機,政治局勢發生變化,更多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到了1931年的時候,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占整個地區人口將近百分之二十。

到了1941年,由於納粹德國在歐洲實行嚴重的種族屠殺政策,導致更多的猶太人來到這個地方。此時,猶太人已經占據巴勒斯坦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隨著猶太人的增多,與阿拉伯人的矛盾衝突也開始不斷。猶太復國主義者,為了應對衝突,開始走向極端,通過恐怖襲擊的手段,摧毀阿拉伯村莊,殺害阿拉伯平民。

二戰結束後,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已經達到了60多萬。由於受到種族屠殺的影響,大部分猶太人開始強烈要求復國,甚至為了達到復國的目的,開始採用極端的手段。1947年,隨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衝突的不斷升級,英國對這一地方的統治越來越難。

最後英國選擇將自己捅出來的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英國人很快便宣布對這一地區進行託管。聯合國在接受問題後,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於是採取折中方案,同意巴以分治。將耶路撒冷置於聯合國的控制下。

此方案出台後,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對,因為占據地區總人口三分之一的猶太人,可以依據此方案分得一半以上的土地。隨後反對的阿拉伯人開始發起對猶太人的進攻。雙方從小衝突開始,不斷擴大,最後演變成為一場戰爭。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