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菅義偉執政的一年裡,日本確實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這是因為,菅義偉雖然組建了自己的內閣,但其對內對外政策,基本都是照搬安倍時期的。
這一點就連菅義偉本人也是"供認不諱"的。他在當選自民黨總裁時說過,他是安倍政治遺產的繼承者,要"蕭規曹隨",對外推行安倍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對內繼續推行"安倍經濟學"。
什麼是"蕭規曹隨"?在西漢時期,蕭何擔任西漢的丞相,制定了很多治理天下的政策,令西漢發展迅速。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並不如蕭何,所以甘願繼續沿用蕭何制定的政策。結果曹參遭到了皇帝和很多大臣的質疑。直到後來蓸參解釋了自己的想法,才獲得眾人的認可。
菅義偉的情況可以說與曹參相同又有所不同。菅義偉願意繼續對內推行"安倍經濟學",確實是因為對於當前的日本來說,這個政策是維持經濟不降、甚至崩潰的最佳選擇。
從2012年開始到2020年疫情前夕,日本實施安倍經濟學,成功地讓日本出現了自泡沫經濟之後的最快速的恢復和發展。
整體來說,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安倍經濟學令日本經濟呈現出一個向上的姿態。在這樣的情況下,菅義偉沒有理由會改變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菅義偉追隨安倍多年,對於安倍經濟學,他了解得絕對比任何人都深。同時菅義偉在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時,十分注意日本民眾的生活情況。
據報道,菅義偉有一套自己的民情輿論觀察方法。他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堅持閱讀《讀賣新聞》的"生活、家庭"欄中的"人生導論",從中不但可以了解普通民眾的憂愁與煩惱,還可以學習有識之士的智慧解答。所以菅義偉繼續推行安倍經濟學是十分肯定的。
至於對外繼續推行安倍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政策,對於如今的日本來說也是合適的。
日本在遠東地區的處境並不好,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在經濟上倍感壓力。如何把握機會,再次讓日本經濟騰飛是一個問題。
日本由於國土面積狹小,資源有限,所以對外貿易在經濟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2006年,安倍晉三首次出任日本首相,他將首次訪問的國家定在了中國,試圖修補小泉時期惡化的中日關係。實際上這是安倍希望修補與中國的關係,進而擴大與中國的貿易合作。
聰明的安倍在第二次出任首相後,繼續推進與中國的關係,並開始推行"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
2017年,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中美開始打貿易戰。在這樣的局勢下,日本就進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邊是最大的貿易鄰國,一邊是唯一的盟友。
所以安倍選擇繞開中美貿易戰,從東南亞開始推行日本的自由印太戰略。菅義偉上台後,日本受到疫情的影響,在國際貿易供應鏈上的地位受到衝擊,於是他將首訪放在了東南亞。
他把越南和印尼作為首要目標,繼續推行印太戰略,重視日本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這樣不僅與美國的印太戰略符合,而且也擴大了日本的在東南亞的影響力。
雖然重視東南亞,但菅義偉與安倍一樣,也想改善中日關係,擴大中日貿易。所以他在與中國領導人的電通話中,明確表達了中日關係是最重要關係的認知,並展望中日首腦互訪的前景。
菅義偉對中日關係的定位,與安倍有所不同。相比於安倍模糊不清,只想混水摸魚的想法,菅義偉明顯更加務實。
作為一個從底層走上來的人物,菅義偉是非常務實的。他沒有如安倍那樣,喜歡在民眾面前表現自己。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