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許世友、聶鳳智、陶勇被批時做出不同選擇,結局大不相同

2024-02-13     昀澤     7580

許世友、聶鳳智、陶勇三位都是人民軍隊中的著名戰將,他們身上還有著幾個共同點。即都出自紅四方面軍,建國後也長期在南京軍區任職,私交極好。

奈何1966年大運動來襲後,南京軍區也受到影響,當次年形勢特別嚴峻後,三位老戰友有過一段對話。

許世友希望聶、陶能跟著自己一起走,但長談後還是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最終他們也有不一樣的結局。

從1955年開始,許世友就擔任了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陶勇則先後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海軍司令員,算得上是許世友的「左膀右臂」。

大運動爆發後,各地都掀起「造反」風潮,南京自然無法例外。當時軍區內外的「造反派」串聯起來,矛頭直指維穩的許世友。

對此,許世友無比憤怒,由於上面的態度未明,他也不敢貿然採取措施,就選擇去無錫的27軍暫避。

沒多久,無錫也亂了起來,許世友只好再擇地方,他向軍委打了報告,表示自己要去大別山後方醫院休養。沒等有確切回復,他就於1967年1月初收拾妥當出發了。

出發前,聶鳳智和陶勇特意前來送行。許世友見到兩位同樣被衝擊的老戰友感慨萬千,想到之後的局勢會更加變幻莫測,就勸道:

你們兩位也跟我一起去大別山吧,那裡地處山區,最安全不過。到萬不得已時,就跟著我留在山上打游擊!

此語讓兩人驚訝不已,聶鳳智連忙制止:「老首長,這種話對著別人,可千萬不要說出口!」

陶勇也勸:「老聶說的有道理,可千萬不能別再說打游擊了!」許世友追問了一句:那你們願意跟我同去大別山嗎?

這倒也是事實,許世友做的很多事,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結果不一定能有這麼好。無奈的是,聶鳳智和陶勇都沒想到留下來結局會這麼不好。

1973年,在許世友的努力下,聶鳳智得到平反,繼續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對幾位老部下,許世友的確做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