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你還欠我一件事。
《倚天屠龍記》
1993年12月18日,李連杰主演的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在香港上映,結果上映20天,僅僅取得了1185萬港元的票房成績。
原本就計劃好的續集 《倚天屠龍記之陰陽聖火令》也不了了之,讓驚艷回眸的趙敏,在大都苦苦等了快30年,也沒有等來張無忌。
相比現在的新《倚天》,當年李連杰的老《倚天》絕對是經典,可是它當年在票房上也是實實在在的慘敗了.
那麼,當年這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為什麼票房慘敗了呢?續集沒拍成,真的只是因為票房差嗎?
1993年正是香港武俠電影年,全年有近50部武俠電影上映;作為香港武俠電影頭號巨星的李連杰,正是這波武俠電影風潮的引領者。
這一年,李連杰有6部電影上映,全是武俠片,從年頭打到年尾。
1993年2月11日,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上映,票房2746萬;
1993年3月4日, 《方世玉》上映,票房3066萬;
1993年4月1日, 《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上映,票房1818萬;
1993年7月30日, 《方世玉續集》上映,票房2301萬;
1993年11月18日, 《太極張三豐》上映,票房1254萬;
1993年12月18日,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上映,票房1185萬。
很可惜,年底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是票房最差的一部,當年的口碑也是最差的一部。
很明顯,《倚天》的票房差,除了電影本身的質量,主要是大環境的影響,那年 武俠片太多也讓觀眾審美疲勞了。
李連杰的兩部《黃飛鴻》和兩部《方世玉》,後上映的都比先上映的票房差;下半年上映的《張三豐》和《倚天》也都比上半年上映的幾部票房差,而且下降幅度很大。
另外,那年的12月13日有梁家輝梁朝偉的《新難兄難弟》上映,12月23日有許冠文蕭芳芳的《搶錢夫妻》和張國榮林青霞的《白發魔女傳2》上映;12月18日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面臨的是腹背受敵的境地。
還有11月11日上映的《新不了情》,它長線放映了64天,取得了3100多萬的票房,創造了新的文藝片票房紀錄,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同檔期《倚天》的排片。
可是,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香港票房差就是續集取消的直接原因嗎?
用原班人馬拍一部續集,在服裝、道具和場景等方面的成本,甚至在實際拍攝的周期上,都可以節約出很大一筆成本。然後在1994年或晚些時候,找一個合適的檔期上映,都是回本的優選方案,比如1989年《賭神》的續集《賭神2》,就是1994年上映的。
1992年,王晶還執導過另一部金庸武俠經典《鹿鼎記》,也是分上下兩集上映的。因為第一部票房和口碑爆棚,續集《鹿鼎記之神龍教》甚至是加緊趕拍,提前上映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鹿鼎記》的男主角是周星馳,《倚天》的男主角是李連杰;邱淑貞、張敏等女主角,以及導演、編劇等很多幕後班底都是同一個團隊。
在香港電影票房市場,李連杰打不過周星馳;但加上大陸、臺灣和整個東南亞市場,巔峰的周星馳也未必能完勝李連杰。
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王晶,可以拍出一部更好的續集,為老闆賺回第一部的損失。
然而,《倚天》續集被取消的原因,並沒有香港票房慘淡這麼簡單。
故事要從1992年開始說起。
因為在這一年, 李連杰新的經紀人蔡子明被暗殺,然後李連杰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正東製作,開始自己拉投資拍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上掛名的監制李陽中,就是李連杰。
當時正是香港影壇最黑暗的時刻,發生了很多故事,所以拉到投資的李連杰,為了避險差不多一整年都在北京工作。
從《方世玉》到《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李連杰1993年上映的6部電影,有5部都是在北京拍攝的。
所以,我們看到這幾部電影中,有很多大陸的演員;也看到《太極張三豐》的校場決戰和《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五行旗大戰六大門派等等,很多經典的大場面,都是獲得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才拍成的,包括出動了附近的部隊官兵。
在1993年,李連杰主演的6部電影中,有5部是李連杰公司參與出品的,有1部是與嘉禾的合作,有2部是與永盛的合作,包括《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當時李連杰選擇與向華強兄弟的永盛合作,一方面是對方有背景有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對方有錢。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