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生活雞飛狗跳,直到我做了3件絕情事,老伴消停了,兒女也孝順了
「家和萬事興」,這句老話時常在我耳邊迴響。可是,我這退休後的生活,卻與之背道而馳。
我是一位退休8年的68歲老人,每月有7000退休養老金,兒孫滿堂,是街坊鄰居羨慕的對象。
因為在外人看來,我似乎福氣滿滿。實際上我的家庭生活充滿了苦澀和矛盾,其中的苦澀和無奈,只有我自己知曉。
我們和兒子兒媳住在一套4居室的房子裡,我和老伴每個月都有退休養老金,生活應該是無憂無慮的。
可是,事實卻是我每天都要面對老伴的無理取鬧,兒子兒媳的吵吵鬧鬧,生活真是雞飛狗跳,我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
我與老伴兒結婚40多年,從青春年少走到白髮蒼蒼,本以為退休後能攜手共度餘生,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沒想到,老伴的性情卻在退休後的幾年裡大變,時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整天嘮叨這個埋怨那個,摔碗掀桌成了家常便飯。
我深知她的辛苦和付出,也嘗試著去理解她的變化,可她的行為卻讓我感到痛苦和無奈。
「你就不能消停會兒嗎?」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對她說道。
她瞪了我一眼,沒有說話,轉身進了臥室,「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我無奈地嘆了口氣,心中的苦澀難以言表。
兒子和兒媳,本應是我們晚年的依靠和慰藉。
可事實上,他們也是讓我頭疼的一對。
他們結婚15年了,有兩個孩子,一個13歲,一個8歲。
兒子兒媳都是高薪白領,工作很忙,經常加班,回到家也沒什麼時間陪孩子,更別說陪我們了。
他們還經常吵架,將孩子交給我,還經常為些瑣事爭吵不休,將家庭的紛爭帶給我這個老人。
我時常想勸解他們,可又怕自己的話不中聽,反而加劇了矛盾。
於是,我只能默默忍受著他們的紛爭,儘量不讓自己捲入其中。
「你們就不能好好說話嗎?」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對他們說道。
兒子和兒媳都愣了一下,然後互相瞪了一眼,誰也沒有說話。
我知道我的話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心中的無奈更甚。
他們還經常讓我幫忙做些事情,我都盡力滿足他們的要求,畢竟他們是我的兒子兒媳,我應該為他們分憂解難。
可是,他們卻不但不感謝我,還經常對我挑三揀四,說我做得不好,不夠快,不夠細心,等等。
我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他們的尊重和理解,反而被他們當成了廉價的勞動力。
我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我一直忍著,忍著,忍著。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醒悟了,我決定要改變,我要為自己活一次。
於是,我做了三件在家人看來「絕情」的事情:
一每周花錢請鐘點工來幫忙做飯做家務,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事。
二是報名參加了老年旅遊團,各地遊玩放飛自我,趁自己還能動,多出去看看祖國大好山河,美好風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三是堅決地拒絕了兒子、兒媳的一些無理要求,我學會了堅定地說「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
我的這些舉動,在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怎麼能這麼做?」開始時,老伴生氣地質問道,「你這是在拋棄我們嗎?」
我看著她憤怒的臉龐,心中一陣刺痛。但我知道我不能退縮,我必須為自己活一回。
「我只是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平靜地回答道,「這麼多年了,我一直在為你們付出,可你們有誰真正關心過我?尊重過我?」
我的話讓老伴兒愣住了,她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最終沒有說出口。
兒子和兒媳也對我的決定,表示不滿和不解。
「爸,你怎麼能這麼自私?」兒子、兒媳責備道,「你這麼做讓我們怎麼生活工作?」
我看著他們憤怒的臉龐,心中一陣悲哀。但我知道我不能退縮,我必須讓他們明白我的決定和價值。
「我只是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再次平靜地回答道,「你們應該學會獨立和承擔自己的責任。」
我的話讓兒子愣住了,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默默地離開了。
這些「絕情」的決定,讓我重新找回了自我價值和尊嚴。
我不再是那個默默忍受的老人,而是勇敢地為自己活一回的人。
半年後,家庭關係也逐漸和睦起來,老伴開始消停了,兒子、兒媳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嘗試去改變。
他們開始尊重我的決定,並理解我的想法和行為,這讓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和滿足。
如今,我的家庭已經走上了新的軌道,老伴變得體貼、兒子開始孝順、兒媳也變得更加懂事。
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我那三個「絕情」的決定。
我慶幸自己終於找到了處理家庭矛盾的新方法,也讓我重新找回了自我價值和尊嚴。
回首這八年的退休生活,我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慶幸和自豪。
「家和萬事興」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實踐和維護的。
這也我深刻體會到了「愛自己」的重要性。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關愛家人。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不要像我一樣,熬了這麼久才明白這個道理。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家庭不和。
在家庭關係的漩渦中,不是所有的忍讓都能換來和諧,有時候,適當的「絕情」,才是讓人重新審視自己行為的捷徑。
退休生活,不應該是無休止的家庭紛爭,而應是享受晚年、相互尊重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