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剛畢業那會兒,參加同學會的人還蠻多的,後來參加的人一年比一年少,遠沒剛畢業那會兒的人氣。
慢慢地,舉辦同學會的時間間隔也越來越長,組織大家再聚在一起也越來越困難,到最後,可能變成了固定的幾個人的同學會。
畢竟幾年的同學情誼,而且學生時代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也記錄著我們過去美好的回憶,按理說同學聚會不僅能敘舊,還能一起回憶那段美好的青蔥歲月。
可是為啥畢業後,大家都不太想參加同學會了呢?尤其畢業多年後,當有老同學組織同學聚會,聯繫自己參加的時候,大多數人的想法可能就是推掉這場聚會,並以自己最近太忙,沒時間為理由而拒絕。
包括我自己,也不願參加同學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越發覺得這種同學聚會沒啥意思,相信很多人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
下面我們來聽聽,3位已畢業的同學,他們說出了心裡話。
一、 王先生說
我已經畢業8年了,剛畢業第一年,班裡組織同學會,我記得當時來了43個人,就2個因為有急事沒到。
那時同學情尚存,當時聚會氣氛很好,大家都剛畢業,剛參加工作,一年沒見甚是想念,大家侃侃而談,一起回憶學校的時光,以及畢業後工作的情況,討論更多的還是在學校里的同學情誼。
第二次同學會,只來了29個人,大家討論的重點基本是誰誰一個月工資多少,有沒有升職加薪,房子多少錢等一些很現實的東西。工資拿的少都不好意思參與討論,為了面子,就算工資不高也吹牛拔高一截。
第三次同學會是畢業第5年,只來了15個人,大家變化蠻大的,有些男同學已大腹便便,女同學也開始發福,身材走樣。
大家討論重心在買學區房了沒,孩子要不要上重點,買了幾輛車,有幾套房等。
當時有個同學在教育系統當領導,他成了聚會的焦點,尤其女同學近乎討好似地跟他套近乎,只求他幫孩子弄個重點上。
我覺得沒意思,後來就沒再去了,聽說最近一次同學會只有8個人參加。
二、 李女士說
說實話,我一次都沒參加過同學會,因為……我不想遇到初戀男友,我和他是同班同學,我們大一就在一起了,談了四年,誰知在快畢業的時候他竟向我提出分手。
分手的理由是父母給他在老家找了有權有勢的縣長的女兒,工作都安排好了,他見過女孩,雙方都很滿意,準備一畢業就回家結婚。
我當時想死的心都有,四年的戀情竟抵不過金錢和地位這些現實的誘惑。
我恨他,不想在同學會上碰到他,不想有他的任何消息,索性我就不去參加了。
三、董女士說
我在學校時就是在人群里被淹沒的那種,畢業後工作也平平,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我就再也不想參加了。
高談闊論的是那幾個混的比較好的,說自己年薪百萬,又在某某黃金地段買了房子,其他同學都投去艷羨的目光。
還有位同學說自己的公司最近正籌備上市,說這次同學會的所有費用他包了,顯然把剛才那個同學比下去了。
大家輪流排隊向這位大老闆敬酒,溜須拍馬極盡所能。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