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還沒過,趙雨薇(化名)全家人就吃了一肚子窩囊氣。
兩個叔叔上門時,還都帶著他們的妻子,來的時候氣勢洶洶,像是要找人算帳一樣,臉上都沒有個笑模樣,一看就是來找茬的。
他們來的時候,是陰曆二十八號的晚上。
當時,趙雨薇和母親在廚房裡研究年夜飯的菜品,她們想做點有意思的東西吃。
有人敲門,父親去開了門,趙雨薇回頭,就從廚房的推拉門後看見這四位長輩從玄關處走進來,一個個表情不善。
二叔張口就是一句:「大哥,吃過飯了?我們來談點事。」
聽到二叔這個語氣說話,趙雨薇心裡就很不舒服。
接著,三叔說了一句:「就是,大哥,咱們來談談贍養費的事吧!」
此時,趙雨薇的母親從廚房裡拿出熱水壺,到客廳里給他們倒水,真是賢惠得不得了,讓趙雨薇看了只覺得憋屈。
更憋屈的是她的父親,對此竟然沒有一絲的厭惡和反感,反而是點了點頭,招呼眾人坐下,還問他們:「你們是什麼意思?」
趙雨薇冷笑,他們還能是什麼意思?肯定是要減少贍養費!
當年,爺爺去世後不到兩年,奶奶就癱瘓了,只能臥病在床,跟前需要有人每天照顧。
兩位叔叔和嬸嬸們都拒絕伺候老人,當時他們還算要臉,找藉口說什麼在外地工作不方便,要麼說是打算去外省,過段時間就要按計劃走了,總之是不能照顧。
趙雨薇的父母沒有辦法,只能答應照顧老人。
當時,趙雨薇還在讀大二,家裡確實是有空房間可以給奶奶住,兩個叔叔家的孩子都在讀高中,房子也不大,有這些綜合因素在,他們拒絕也還算說得過去。
那會兒,趙雨薇的父母再怎麼懦弱,也提出要兩位叔叔給贍養費,只是這錢少得可憐,每家每年才給一萬元!
從這之後,趙雨薇的父母就辛辛苦苦伺候老人。
一連伺候了六年時間,也越來越習慣,家裡的氣氛非常和睦,和睦到趙雨薇以為父親是獨生子呢!
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和老人關係好,老人也特別依賴他們,但是其他人就跟不存在一樣,連探望老人都做不到,更別提幫忙照顧了。
哪怕是過年過節,他們能不露面就不露面,生怕被老太太訛上一樣。
趙雨薇畢竟是年輕,一開始很生氣,後來也看開了。
她覺得,雖然叔叔們給錢少,也不露面,但是眼不見心不煩,至少他們不出現了之後,也不給自家增加什麼負能量。
她甚至認為,這個親戚就當是已經死了算了,就當父親就是獨生子,這不是更舒心?
六年時間,兩個叔叔一共才給了12萬,趙雨薇家出錢又出力,父母卻從來不抱怨,只求這樣安安穩穩地把老人伺候走,不要起爭執,免得老人心裡不痛快。
所以,趙雨薇有再多不滿,也都忍了。
可是今年卻不一樣,叔叔嬸嬸們找上門來,開口就要談贍養費的事。
他們認為六年了,給大哥大嫂打了12萬,而且這些年老人也沒有再住院過,所以這些錢足夠給老人花,不應該再給這麼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二叔大言不慚道:「老太太既然沒有什麼事就花不了這麼多錢,在你家不就是多添一雙筷子的事嗎?你拿我們這麼多,是不是就不合適了?少點吧,三千咋樣?」
趙雨薇很憤怒,指望父親狠狠數落叔叔們。
誰知,父親竟然一言不發,坐在那微微低著頭,盯著地板,反而像是做錯事的人一樣!
看到父親這副窩囊樣子,趙雨薇氣得抓狂。伺候一個癱瘓病人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叔叔嬸嬸們知道每天要給老人翻身幾次、按摩多久嗎?他們知道趙雨薇的母親天天腰酸背痛嗎?
但是趙雨薇並不想和他們理論,他們就是來耍無賴的,說再多有什麼用?
好在趙雨薇已經工作幾年,有了存款,足夠養活自己和母親。
她走進臥室,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拉起母親就走。父親這才慌忙問:「怎麼回事?你們這是要上哪去?」
趙雨薇回頭看見父親蒼老的面孔,看到叔叔嬸嬸們看笑話一樣的眼神,憤憤道:「我帶我媽走,你們自己伺候奶奶去吧!」
說罷,她拉著母親就走。
父親並沒有追來,這也在趙雨薇的意料之中。
畢竟,她的父親從來就是那麼懦弱,總是委屈他們自己,總覺得身為大哥,就不能對弟弟們提條件。現在趙雨薇和母親一起離開,或許父親就有理由提條件了吧。
02
1.長子沒有理由多受委屈
長子和長女多受委屈,這是一種傳統糟粕,因為它背後的邏輯其實是「父母可以正大光明地偏心」。
在古代,宗族關係聯繫緊密,長子和長女承擔的委屈多,同時得到的利益也是最多的。
現代家庭哪裡有那麼多利益留給孩子?
更不要提,很多家庭里都是長子承擔最多,父母的遺產卻是近乎於平分,所以長子就成了純粹的「大冤種」。
現在我們更應該拒絕這種家庭模式,父母應該平等愛護子女,子女之間也是平等的。
2.不要用扭曲的道德綁架孩子
在這個故事中,不論父親是否願意獨自承擔贍養老母親的責任,都是他一個人的事。
在家庭成員分工不公平的情況下,伴侶和孩子不願意跟他一起當大冤種,這並沒有錯,即便拒絕被盤剝,他也沒有權力逼伴侶和子女服從他的決定。
前文提到的長子問題,有的人認可,有的人不認可,這非常正常。
如果孩子不認可,選擇保護她的母親,這又有什麼錯呢?
這位父親的老母親是母親,他女兒的母親也一樣是母親,各自愛護各自的媽,天經地義。
所以我們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思路要開闊一些,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愛護自己母親的心情,既然自己要做孝子,就不能禁止別人做孝子。
我是無筆,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