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是靈動的舞女。
偶爾是痴情的傻女。
那時,無人不知歌姬「嫻公主」。
在那個群星雲集的年代,陳慧嫻與林憶蓮,劉美君,鄺美雲並稱為「四大花旦」。
直到《千千闕歌》的出現,陳慧嫻歌壇地位再次飛升。
人人都說,「陳慧嫻是梅艷芳的最佳接班人」。
要知道,那時的陳慧嫻才剛剛24歲。
星途坦蕩,熠熠生輝。
她成了香港樂壇冉冉升起的紅星。
然而,命運捉弄。
陳慧嫻的父親厭惡娛樂圈的複雜,向她提起了當初的約定。
「如今你已成名,該去讀書。」
一句話讓陳慧嫻語塞。
父親一直反對她進娛樂圈。
那年,她苦苦哀求,承諾了家人在未來會完成學業。
時間已到。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事業。
一邊是父母的期望。
陳慧嫻,最終選擇了後者。
四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陳慧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
她不用在意歌壇之爭。
不用在意媒體記者撰寫的八卦報道。
更不用應付那些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與此同時,香港樂壇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葉倩文稱霸歌壇。
年輕一代的女歌手迅速崛起。
有著別緻嗓音的王菲。
晉級歌壇天后的鄭秀文。
氣質歌手彭羚。
才氣、相貌,樣樣不輸陳慧嫻。
1992年,經紀公司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飛往美國找陳慧嫻錄製了一張新專輯《歸來吧》。
意外的是,專輯銷量頗好。
一首《飄雪》成為了被大眾傳唱的曲目。
另一首《紅茶館》再次讓她拿下十大中文金曲獎。
她不在江湖。
江湖卻對她念念不忘。
這一切讓她再次鼓起了唱歌的勇氣。
「原來,他們一直在等我回去。」
1995年,陳慧嫻完成學業,再次重返歌壇。
公司為她量身打造《welcome back》,寓意回歸。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