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兒子接去他家過年,住5天後逃回老家:明年就算求我,也不來了

2024-02-22     緣分     7279

孫博明一臉驚訝:「媽,怎麼了,在城裡住著還不舒服嗎?」

王銀鳳哪裡好意思說自己適應不了城市的生活呀?畢竟,以前她都是逼著兒媳適應農村裡的生活的。

此時,她漲紅了臉,不好意思在兒媳面前說出真相。

她想起自己前些年經常數落兒媳的場面,就覺得害臊!

比如他們村子搞的新農村,在山上不用老井了,村頭弄了個自動賣水機,每家每戶到村長那裡辦水卡,用三輪車馱幾個大水桶去買水。

兒媳幾次去買水,搞不定那個時不時有毛病的三輪車,水龍頭也總是對不準,買1塊錢的水流出去5毛錢的量,還把衣服都打濕了。

為這事,王銀鳳每年都數落兒媳好幾次,最後兒媳不高興了,她還發脾氣。

當時,王銀鳳叉著腰說:「你們城裡長大的娃,就是沒有生存能力,把你們扔到山裡,你們都活不下來!」

後來吳茜不想再去婆婆家,每年過年卻躲不過,這些事王銀鳳都知道,但她從不覺得自己說的話哪裡不對。

這次,她和老孫在兒子家住了幾天,這才明白自己以前說錯話了。

王銀鳳不好意思低頭道歉,對兒子說:「以後我也不說你們了,你們好好過日子就行!你趕緊讓我回家吧!明年你就是求我來,我也不來了!」

02

1.兩代人的生活差異大,要互相理解

不同地方的人生活環境差異是巨大的,父母在農村,辛辛苦苦把孩子供到城裡,這很值得人尊敬。

但是父母不應該為此嘲諷孩子「五穀不分」,不會用農村的東西,這並不是錯。

現在國家飛速發展,我們人口眾多,新的職業和工作不斷地湧現出來,沒有人能夠做到對全國的所有工作全知全能。

大家分工不同,但只要為人和善、尊重他人,就沒有必要嘲諷他。

文中的兒媳對老人並沒有冒犯,她工作上也很勤勞,只是很多事情需要多次地嘗試和老人的耐心教導才能學會,所以老人沒必要對兒媳冷嘲熱諷。

2.對家人,我們應該拿出更多的善意

一家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互相包容,多看對方的優點,彼此團結,力量才大。

就像文中的這兩代人,其實他們都不是什麼壞人,老人家說錯話的原因,是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看待問題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理解兒媳。

兒媳也並沒有因此嫌棄或仇恨公婆,她和丈夫一起,選擇了讓老人家親身感受的方式,達到兩代人的互相理解。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對待家人也不要太急躁。

因為是一家人,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耐心和善意留給他們。

正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遇到矛盾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用惡意去揣測對方,這樣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我是無筆,關注我,如果你有什麼情感問題,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