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表現,她不像阿明一樣打著「公平」的名義表達算計,而是直接開口算計,談及需要花錢的地方時,她口口聲聲說結婚需要小柔家多花錢,甚至說應該由小柔家承擔所有的費用。她的依據是:「你們家有錢,我們家沒錢,有錢就應該多花,沒錢就該不花!」
她這種「我窮我有理」的架勢,並沒有得到小柔和她父母的認可,她父母堅持認為平攤已經是他們所做的最大讓步了:「雖然不該跟別人比較,但別人家嫁女兒,都是男方花錢,我們都已經決定不讓你們家承擔全部了,已經說要分攤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就拿買房這件事來說,你們家就一分錢都不想花嗎?買了房子是我女兒一個人住嗎?」
如果是正常地溝通花錢的事,雙方互相交流意見是可以的。但是,那場訂婚宴從一開始就不正常,因為阿明的母親從一開始就決定必須全部讓小柔家花錢。聽了小柔父母的話以後,她冷笑著說:「買房竟然讓男方出錢,真可笑!」
第二種表現,她一直要求讓小柔家承擔結婚的所有費用,小柔很生氣,看到旁邊的阿明默不作聲,只顧著吃東西,她更生氣,當時就決定不嫁了。
婆婆此時或許意識到無力回天了,於是就謊稱吃完飯再談。接著,她開始大吃特吃,又點了很多菜,最後只吃了一部分,剩下的全部打包,臨走的時候才說:「如果你們家不願意按我的要求去做,這個婚就不結了!」說完之後就帶著兒子逃之夭夭了,生怕小柔喊她回去買單。
小柔說她從來沒見過人品那麼差的人:「索取不成功,就開始占便宜,我真搞不懂,她很缺錢嗎?她沒吃過飯嗎?作為父母,出面給兒子訂婚,不把兒子的婚姻放在第一位,張口閉口只談錢,不想吃一點虧,真的不可理喻。我家是比他們家有錢,但有錢就該被她算計嗎?倒不是說我不願意多花錢,而是,她訂婚時都是那種態度,以後結婚了怎麼可能對我好?如果不對我好,我花那麼多錢結婚圖什麼?」
她事後想了想,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她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問題,早在跟阿明戀愛期間,他在飯桌上就經常會索取,會占便宜,不僅對她,對他的朋友也是如此。包括他的母親,之前小柔跟他們在一起吃飯時,他們也是只想著占便宜。
這讓小柔很懊惱:「我當時怎麼就沒想那麼多呢?他們母子倆早就露出了人品欠佳的一面,我卻沒當回事,如果早一點分手,也就不會有後面的訂婚風波了!」
03
小柔說得沒錯,如果你是跟無關緊要的人相處,彼此間只有一次接觸,今後不會有交集,你可以不用花時間和心思去判斷對方的人品。
但是,如果你是跟對你很重要的人相處,比如未來的老公,未來的婆婆等等,你就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多在平時通過對方外在的言談舉止,判斷他們的人品好壞。
小柔說在飯局上有她婆婆那兩種表現的人,人品欠佳,沒有錯。只不過,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並不一定非要在飯局上,並不一定非要等到訂婚的時候,重在平時。
在什麼場合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你的判斷標準,是否能發現對方人品欠佳的證據。
其實,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好壞,小柔提到的那兩種表現都可以作為判斷依據。
第一個表現是,算計。如果你跟一個人相處的過程中,他總是讓你幫忙,總是讓你花錢,總是讓你買單,總是問你借錢,還總是打著「合理」的名義,總是給你灌輸「我這樣算計你合情合理」之類的觀念,毫無疑問,這樣的人,人品欠佳。
第二個表現是,占便宜。一個人總是算計你,其實就已經是在占便宜了。如果你拒絕了一個算計你的人,他意識到今後再也無法算計你了,從而在跟你分開之前想盡一切辦法占便宜,這也是他人品欠佳的證據。
如果你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留有理智,或者說有防人之心,有判斷對方人品好壞的覺悟,當他有上面兩種表現時,你很容易就能看到,看到了就要敢於認定他是人品欠佳的人,從而遠離他。可如果對方已經有了上面兩種表現,你卻無動於衷,不以為然,久而久之,你會吃大虧,等到你認清他人品欠佳時,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