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兒也算挺照顧周女士,偶爾也會帶一帶孩子,只是因為沒有奶,孩子只能吃奶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兒媳婦和周女士商量著要不她也出去找工作,還能貼補點家用。
周女士一聽,這哪行,孩子還這麼小,怎麼能離開媽媽,再說兒媳婦兒懷孕前都沒工作過,這生完孩子還要出去工作,任誰說都是她虧待了兒媳婦兒,所以周女士是絕對不同意兒媳婦兒上班的。
為此周女士包攬了所有生活費,還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給孫子買奶粉尿不濕。
可有時候越是付出的多,越是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雖說周女士照顧兒子一家也不求回報,但有些事情做的過分了還是很傷人的。
孩子慢慢長大,要吃輔食,買各類的營養品,孩子長的快,衣服也換的勤,這些費用都是周女士來支付。
兒媳婦兒什麼都愛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都想要最好的,周女士也儘量都滿足,但依然達不到兒媳婦兒的要求。
為此兒媳還總抱怨周女士照顧不好孩子,最讓周女士傷心的是,她不小心聽到兒媳給兒子打電話說,照顧孩子給孩子花錢,都是她這個婆婆應該做的,不需要感謝她。
周女士本來就因為兒媳的話心事重重,又正好趕上親家母過來旅遊,自己忙前忙後又是管吃喝又是出錢,丈母娘卻每天和兒媳出去逛街買衣服,心裡更不是滋味。難道照顧孩子真的就是自己的本分嗎?
這些事情都還不至於讓周女士心寒,真正讓周女士起了離開這個家的念頭的原因,是和親家母聊天的時候得知了兒媳婦兒原來不是真的沒有錢。
那天和親家母聊起了親家母的金鐲子在哪裡買的,親家母得意的說是兒媳婦給買的,並且這麼些年來,兒媳婦每個月都給親家母打錢,還給弟弟的房子付了首付。
原來這麼多年兒媳只是在自己面前沒錢,剝削自己貼補娘家,而自己辛辛苦苦帶孩子,別說逢年過節的禮物,連件衣服也沒見著,周女士徹底失望了,連夜離開了兒子家。
之後兒子和兒媳也來過周女士家,希望周女士可以回去繼續照顧孩子,兒媳也和周女士道了歉,可周女士還是拒絕回去。離開兒子家的這段時間她突然發現,拿著退休金一個人過生活也挺好的。
03
這個世界上不都是壞人也不都是好人,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能對你好,你認為重要的人,不一定認為你很重要,所以和自己和解才能過得開心一些。
第一:偏心,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和矛盾根源。
在大多數婆婆眼裡,兒媳婦兒都是外人,所以婆婆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好,反之,對於兒媳婦兒來說,婆婆也是外人。
我們常常問一個男人,媳婦兒和媽誰更重要,這確實比較難以抉擇,可如果問丈母娘和媽誰更重要,那就好選多了,對於女人也是如此,媽自然比婆婆重要的多。
所以有什麼事情女人自然是向著自己的媽媽多一些,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採買,都忘不了自己的媽媽,買東西也是買媽媽喜歡的。
可對婆婆就不一定了,稍微懂得人情世故的兒媳婦兒在給自己的媽媽買禮物的同時也會給婆婆買一份,但真的能做到投其所好的,少之又少。這也是引發婆媳矛盾的關鍵。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