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灑平津(六):挺進山海關!劍指華北的東北野戰軍

2024-02-23     緣分     5380

(接上次文章)

1926年,一個叫林育蓉的湖北年輕人因為不滿父母給自己安排的職業和婚事,一心想要離家出走投筆從戎。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這個特立獨行的男人嫌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太過女性化,一直想給自己改一個霸氣的名字。黃埔軍校入學時,他在新生登記表上毅然決然地寫下了那個他自己給自己改的名字,今後的幾十年里,所有中國人都會記住這個名字——林彪。從那以後,世上再無林育蓉,只有滿懷壯志的林彪。——傑瑞哥題記

帶著家人闖關東的中原百姓們

十九世紀的晚清,中國直隸,山東,河南地區爆發了「丁戊奇荒」,多地遭遇大旱,糧食幾乎顆粒無收,大約有超過一千萬人餓死。中原的老百姓們為了生存,紛紛把希望寄托在了東北那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於是,飽受自然災害的百姓決定收拾行囊,拖家帶口地朝著遙遠的東北開始了艱難的旅途。中國東北和華北之間的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只要衝破重重困難和障礙,出了山海關,便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廣袤黑土地。

從晚清到民國的一百多年來,共有三千多萬中原百姓離開故鄉「闖關東」,他們用中國人特有的勤勞品質在東北境內開墾荒田,打漁做工,買賣經商......廣大中原人民用自己的辛勞汗水,硬是在遼闊的關東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1948年11月開始,歷經磨難的東北即將迎來新生,按照常理來說,此時的東北應該是大地復甦,萬象更新之時,一切都應該很平靜才對,但是,剛剛平靜沒幾天,從瀋陽到錦州一帶就開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遷徙。和為了吃飽肚子的「闖關東」不一樣,這場人口遷徙的主角是一群全副武裝的解放軍。

即便是親身經歷過闖關東的老百姓們,估計也會對這樣的場景瞠目結舌吧。

東北野戰軍挺近山海關

1948年11月底,東北遼西走廊。

在如火的夕陽下,一個個背負包裹,肩扛鋼槍,頭上戴著狗皮帽子的戰士們排列成幾路縱隊,在遼西走廊的一條條山路上井然有序地向前行進著,他們矯健的步伐徹底打破了黃昏時分應有的靜謐。這支行軍隊伍非常長,向北望不到頭,向南看不見尾,步兵士兵們每個人都是軍容嚴整,表情肅穆,大家一言不發,神色匆匆地快步走著,生怕自己掉隊。步兵行軍隊伍的兩旁則是負責警戒的騎兵部隊,高頭大馬的嘴裡不斷地喘出白氣,嘶叫著向前奔走。隊伍中間是一輛輛拖著火炮和物資的卡車,炮兵士兵們坐在卡車上,和步兵比起來他們相對輕鬆一些。

除了解放軍戰士,龐大的隊伍中間還夾雜著一些扛著扁擔的老百姓,在這裡他們的身份是隨軍民工,平時專門干農活的他們有的是力氣,所以當了解放軍運送後勤補給的堅定支持者。

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七十萬大軍結束休整,開始入關作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