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灑平津(二十六):台前的林彪和幕後的侯鏡如

2024-02-23

(接上次的文章)

三十四、侯鏡如司令官和侯鏡如同志

1925年2月,一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潮州美麗的西湖筆架山上站立著,他舉起右手面對鮮紅的黨旗,用低沉的聲音許下誓言的時候,他不平凡的傳奇人生便開幕了。——傑瑞哥題記

1948年12月下旬,塘沽港口外,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指揮部。

塘沽外圍的戰鬥還沒有完全停下來,軍艦上的水兵們也正像事先計劃好的那樣,所有人都在各自的戰位上忙碌著,自從塘沽的槍炮聲響起之後,海岸邊這幾艘軍艦的炮火支援就沒有停歇過。

和外面的炮火喧囂不同的是,津塘防區司令官侯鏡如位於重慶號的指揮部里卻是異常地安靜。

重慶號巡洋艦的甲板

戰鬥已經打了兩天,塘沽仍舊是巋然不動,醒目的青天白日旗依然飄蕩在灰濛濛的天空下,侯鏡如沒有看掛在牆上的地圖,只是在房間裡一言不發地坐著,看起來若有所思。

侯鏡如當然知道東北野戰軍的強悍,同時他也知道為什麼如此強悍的精銳之師會在塘沽陷入苦戰——那一大片鹽鹼地就是塘沽最好的防禦工事。但此刻,侯鏡如臉上的表情卻很平靜,好似並沒有任何欣喜之感,這段時間他和第八十七軍軍長段沄發生了多次衝突,這種衝突也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段沄雖說喜歡仗勢欺人,但畢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對這樣的人,侯鏡如除了背著他發泄一下脾氣,好似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侯鏡如坐在椅子上,漸漸地合上雙目,霎時間,過往發生的一切如同放電影一樣在他的腦海里接連地閃現,他的心裡正不禁問著自己:「侯鏡如......侯鏡如......你究竟是誰?眼下發生的這一切,你心中到底是歡喜還是擔憂?」

侯鏡如永遠不會忘記1947年——也就是一年前——和周恩來在北平相遇時的情景,當時事先沒有通知,所以兩人對那次見面沒做任何準備。周恩來見到侯鏡如的時候一臉驚訝,正當侯鏡如不知所措時,周恩來突然握住他的手,並說了一句:「我們有二十年沒有見面了!」

周恩來

是啊,二十年,1947年往前推二十年......那就是1927年了,那一年中國發生了太多太多大事,多得讓人目不暇接,直至心慌意亂......事實上,侯鏡如和周恩來也就十五年沒有見面而已,那另外五年他在幹什麼呢?那五年期間,侯鏡如有一個公開的假名——侯志國,而中共中央則稱呼他為「侯鏡如同志」。

直到現在,侯鏡如還對周恩來當時的機警深表佩服,在那種眾目睽睽之下,他要是公開說十五年沒見面的話,那自己過去作為中共地下黨員的身份就徹底暴露了。

很多人都以為侯鏡如是在1947年被中共策反的,但其實他在1925年就秘密地加入了共產黨,他在入黨之初的任務是在國軍內部為共產黨提供有用的情報。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國共兩黨的大事一件接著一件,先是1927年蔣介石發動清黨運動,到了1931年,顧順章的叛變又引起了一場針對共產黨人的追殺......侯鏡如因為入黨時間不長而沒有暴露,但同時他也和中共中央失去了聯繫。顧順章叛變後,國民黨抓了很多人,也殺了很多人。這場血雨腥風使得侯鏡如心有餘悸,覺得自己撿了一條命。從那以後,即便是在街上偶然見到昔日的同志,侯鏡如也是立即避開,因為他根本就分不清誰忠誰奸,害怕遭人陷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共產黨的叛徒顧順章

蔣介石發動「清黨運動」的時候,他為了籠絡人才也表明了一個態度,那就是不管之前是不是國共的「跨黨黨員」,只要能堅定地站在國民黨這一邊,他蔣某人一概「既往不咎」。這樣一來,便有一些人脫離了共產黨轉而投向國民黨,比如宋希濂、李之龍和李默庵,也有人和中共黨組織聯繫不上而投向國民黨懷抱的,比如文強。不過侯鏡如和他們不同,他那時沒有表明任何政治立場,竟直接回到了河南永城的老家。

解甲歸田後,侯鏡如原本以為自己將會在老家平靜地過完一生,但是他黃埔一期生的身份不容得他有一絲的倦怠。1933年,在好友袁守謙的推薦下,侯鏡如離開河南老家重披戰甲,遠赴察哈爾跟隨愛國將領吉鴻昌征戰沙場,後來吉鴻昌因為在河南發起暴動被蔣介石殺害,但侯鏡如卻留在了國民黨軍隊當中參加抗日戰爭。抗戰結束時,侯鏡如已經官至第九十二軍軍長了。

這樣問題就來了,蔣介石為什麼要對侯鏡如這樣的人委以重任?難道是當時繁忙的軍務已經讓老蔣忘卻了他曾經的中共地下黨員身份?小編覺得不是,在蔣介石發動「清黨」之時,侯鏡如的身份很特殊,沒有人知道他共產黨地下黨員的身份,大家只知道他以前是吉鴻昌的部下,是抗戰的有功之臣,再加上侯鏡如黃埔一期生的強大背景和這麼多年的拚死效命,足以讓蔣介石對他的忠誠沒有絲毫懷疑。而且,就算侯鏡如以前的共產黨員身份暴露出來也不要緊,因為宋希濂、李默庵和文強他們以前也是中共黨員,同樣得到了老蔣的重用。

共產黨早期黨員(中間為陳賡)

而這一切都在1947年的那場北平的宴會上發生了改變。這二十多年來,侯鏡如把全身心都撲在了帶兵打仗上,在共產黨的那段時光都要被自己忘卻了,但和周恩來的會面使得侯鏡如對共產黨重新燃起了火焰,近五十歲的他仿佛又感受到了自己年輕時對革命的理想和期盼。侯鏡如和周恩來見面後的一天晚上,陳賡代表周恩來和他在飯店客房昏暗的燈光下,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密談,密談的內容不得而知,陳賡和侯鏡如都對此三緘其口,此事已經成了永遠的秘密。反正從那時候起,侯鏡如又回到了自己久違的陣營里,這一切當然是不公開的。

周恩來曾暗地裡表示,在適當的時候侯鏡如可以率部起義,但在那之前,他也可以為解放軍提供必要的情報。1948年,侯鏡如升任第十七兵團司令,在遼瀋戰役時接到了蔣介石讓他率軍攻擊塔山的命令,而當他帶著東進兵團十萬餘人北上時,卻故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將部隊到達塔山的時間推遲了整整十一天。

此時此刻的侯鏡如雖坐鎮塘沽,但是自己這個防區司令已經是名不副實,自己兵團的人馬僅有一個戰鬥力很二流的預備師,兵團主力部隊全被傅作義調往了北平和天津駐防,侯鏡如對此沒有拒絕,想著把自己的精銳人馬送給共產黨當禮物也好,即便傅作義和陳長捷對自己犯疑,自己也是可以解釋得通的。第十七兵團以這種方式全軍覆沒,看在以往的功勞上,蔣介石斷然不會怪罪。

蔣介石檢閱部隊

至於眼下和段沄的種種矛盾,侯鏡如覺得也不必過於在意,因為這樣的矛盾會讓所有國軍官兵們都覺得,他侯鏡如確是黨國棟樑,作為塘沽守將是很盡責的。

在蔣介石的眼裡,侯鏡如仍然是那個黃埔軍校的翹楚人才,但在他本人的內心深處,「侯鏡如同志」這樣的稱謂才更符合自己目前的身份。

說實話,侯鏡如雖說是國民黨內的中共地下黨員,但並不算真正的臥底。

想罷,侯鏡如慢慢從沙發上站起來,順便披上大衣,隨手拿起望遠鏡,帶上門出去。

迎著冬季陰冷的海風,侯鏡如來到「重慶號」巡洋艦的甲板上,遠方的隆隆炮聲不斷傳來,他舉起望遠鏡注視著塘沽岸上未散的硝煙,嘴裡念念有詞。

「林彪啊,我早就跟你說過塘沽不好打,建議你去打天津,結果你這......呵......看來你的性子還是那麼謹慎吶......」

三十五、林彪的決心

與此同時,河北孟家樓,東北野戰軍司令部。

和往常一樣,司令部里很安靜,好似除了電報機「滴滴滴」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聲響了,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們有一個習慣,東西輕拿輕放,講話輕聲細語,走路步履輕盈......總之做一切事情都要輕手輕腳,切勿發出很大的聲響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因為此刻正坐在地圖前的那個男人不喜歡吵鬧,他太需要安靜了。

林彪(右二)在看地圖

東野司令員林彪正以一種特有的姿勢坐在地圖前,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上面的山川、河流和城鎮,無形之中居然散發出一種巨大的氣場,讓人不敢靠近。對東野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們來說,這個男人令他們既十分熟悉而又神秘陌生,他一天之中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一言不發,一雙濃眉下的深邃目光炯炯有神,誰也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麼。

林彪時常會像這樣在地圖前坐著,身子一動也不動,整個人對著地圖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同時他的嘴裡會傳來咀嚼黃豆的清脆聲音,這種聲音時不時地會停頓一會兒,可能是他思考問題太過投入以致於忘記了嘴裡的黃豆吧。

地圖上的每一個據點林彪都已經滾瓜爛熟,但是他看地圖的嗜好卻並沒有因此有絲毫的減退,這大概就是身為一名統帥所必須要具備的素質吧。

不管是林彪的下屬還是身邊的工作人員,往往都不想花費時間去揣摩他的內心世界,他們只清楚,有著這樣一位如同神一般的將領,東北野戰軍總是能走向輝煌的勝利。

勝利後欣喜若狂的東北野戰軍

到了這個時候,平津戰役已經進行到了第二階段,林彪眼前的地圖上標滿了紅色和藍色的旗子和箭頭,他的眼睛正在這些旗子和箭頭之間快速遊走著。

林彪身後的桌子上放著兩封信,或者說是兩份報告,一份來自塘沽攻擊前線的指揮員們,署名鄧華,劉震,詹才芳;另一份則來自華北軍區參謀長趙爾陸。

鄧華給林彪的報告自不必說,當然是塘沽因鹽鹼地不結冰導致大部隊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因而塘沽戰事陷入僵局的事情,他們建議林彪上報中央,更改平津戰役的方略,建議放棄攻擊塘沽,改打天津;趙爾陸的報告內容則是近幾天關於北平和天津城內的一些情報。

趙爾陸在報告里提到了兩件事情,一是蔣介石最近頻繁派人到北平和天津進行遊說;二是蔣介石的二公子蔣緯國在幾天前曾來到了北平,至於具體是為了什麼事就不得而知了。這說明,趙爾陸並不知道傅作義在前段時間險些被軍統的人綁架。

雖然趙爾陸不是平津戰役前線的最高指揮官,但他還是在報告中把自己對戰局的看法告訴了林彪:國民黨軍經過塘沽港口南撤的可能性極大。

趙爾陸(右二)

1948年12月11日,毛澤東的那封兩千多字的電報明確提出要「先攻塘沽,再攻天津」,這種想法和林彪多日裡盤算的作戰計劃不謀而合,林彪用兵一向以謹慎著稱,只有打掉了塘沽這個國民黨南撤的必經之路,解放軍才可以從容不迫地收拾北平和天津的國民黨軍。

然而,塘沽的突發情況打亂了所有的計劃。

林彪前幾天接到過一封密信,給他寫信的那個人現在就在塘沽的海上督戰,那人同樣也知道解放軍攻打塘沽的作戰計劃,不過他在信里對林彪卻是好一番諄諄告誡:鄙人不贊同貴軍先打塘沽,因為塘沽是很不好打的,貴軍若是攻打塘沽必將付出重大傷亡,而且在攻擊的過程中,塘沽國軍極易從海上撤走,既然如此,貴軍為什麼不去打天津呢?

現在看來,侯鏡如當初真是一片良苦用心,他信中所言確實不假,但也不能就此責怪林彪不納諫言,因為他實在想讓戰爭以一種最小的傷亡代價來結束,只要拿下了塘沽並使得敵人從海上撤退的通道被切斷,北平和天津就成了兩座孤城,完全可以雙雙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不僅能讓戰士們免於兵戈之禍,還保住了華北平原上兩個舉足輕重的城市——這是共產黨所期望的平津戰役的最好結果。

民國時期的天津

同樣作為黃埔學生的林彪,侯鏡如這位老學長的真實身份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林彪很佩服這位老學長,即便已經在國民黨軍中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仍舊不忘初心,從來沒有改變過政治立場。不過,林彪和侯鏡如兩個人都清楚,在適當的時候到來之前,這個秘密必須要爛在肚子裡,或者永遠都要爛在肚子裡。

東北野戰軍對塘沽的第一輪進攻,兩天之內折損了1000名戰鬥兵員。林彪認為,此戰雖然動用了東野三個主力軍,但是從傷亡情況的統計來看,充其量也就相當於一場團級戰鬥的損失。

張家口和新保安的戰鬥已經結束,華北解放軍第二、第三兵團正向北平方向西進的途中,這樣一來,負責包圍北平的解放軍就多達五十萬人了......

這下子,津塘地區就好比是瓮中之鱉,遲早要被共產黨收入囊中。林彪心裡覺得,打天津的計劃完全可以考慮,即便塘沽的敵人南撤也不要緊,因為那裡的國軍部隊算不上精銳,逃跑了也就算了,損失不大。

大街上行軍的國民黨軍

不過,打天津可不是小事情,需要好好地謀劃一番,至於攻城部隊的主將嘛......林彪已經早有人選,這個人被林彪派到塘沽去和鄧華他們共商大計了,林彪正在司令部里恭候著他們的請示電報......

(未完待續)

《血灑平津》系列為連載戰史紀實文學,各位讀者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或打賞~,也可點開小編頭像閱讀其他已發布的章節,小編將在3月31日左右發布下一章節,敬請讀者期待!

本文除歷史史實論述外,均為作者原創,請勿抄襲。本文除了歷史事實外還有文學渲染,不喜勿噴。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